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肖影 指导教师:吕桂芬
[导读] 现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并以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学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肖影  指导教师:吕桂芬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10135
        摘 要

        现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并以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学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传统生物教学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推动意义不强,所以应当积极开展调研,开发校本课程,使生物教学能够更加贴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以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为依据,对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意义进行分析,探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最终提出有效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开发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适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结合本校的课程。”[1]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和基本素质为前提的,具有学校特色和地区特色的的课程。是由学校组织规定、发布和实施的,在应用上更符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区域特征。其内容受到国家正式课程的制约和限制,教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以国家课程为理论指导。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应具有创新性,应符合自身的地域特色。[2]
1.生物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19世纪,柏林大学最早的开创了校本课程,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大学也引入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19世纪末,部分中学陆续的开创了校本课程,从此开启了校本课程在中学的旅程。20世纪以来,我国多次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但都因其存在的问题而备受争议,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校本课程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肯定和展开。[3]
        现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重点是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并以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学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4]高中生物校本课程重要性日益凸显,校本课程得发展与学校和教学实际相适应,满足学生多种需求、提高教学效率。生物在高中阶段教学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5]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和地区特点开发校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这样的校本课程弥补了生物教科书的不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6]然而,这种观点只是在一般层面上对生物校本课程进行了规定,在如何操作和实施课程方面,学校应发挥自己得能力,充分发挥各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应结合自身得学校、学生和教师条件来研究校本课程。[3]

2.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意义
2.1促进学校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迅速发展学校的开办也越来越多,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校的优势对生物课程进行调整,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7]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氛围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当地人文和风景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当地的内在文化底蕴。而且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乐学的有效载体。它突出学校办学风格和校园文化特色,实现学校课程创新,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和声誉。[1]
2.2促进学生发展  
        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得个性化发展,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能力。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的主体,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课程进行创新设计。学生通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所获得的知识不同于必修课程中的知识,校本课程开发完成后,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类型的选修课。

[7]
2.3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参与者。在课程开发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会们会集思广益,这对教师能力与素养的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另外,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没有指定教材,只有大纲和辅助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对生物教学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继而更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7]而且它整合了教师资源,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1
3.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放与实施 ,不仅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 , 同时更要遵循一定的开发原则 , 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开发原则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
3.1 科学性原则  
        保证校本课程的科学性是最基本的原则,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科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而且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8]
3.2地区性原则
        所谓校本课程就是具学校特色,利用学校资源开设的课程。课程的开发需要以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为基础 , 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特色,针对教学资料的拥有情况,因地制宜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避免盲目跟从。同时对于校本课程内容制定,应对区域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实现学以致用。[8]懂得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去探究。地区性的知识是对生物教材的有利补充,实现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从而也能够体现出地区特色。[6]
3.3自主性原则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提倡以人为本,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校本课程同样也应该贯彻自主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具体的实施,要注重“以人为本”,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习热情与学习主动性 。[8]
4.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4.1科学选择课程内容
        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课程内容是基础,校本课程建设应坚持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原则。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科课程教材更新慢,内容局限且稳定,但生物学知识、环境学知识都是随时间变化迅速改变的,所以开发校本课程,选择科学的课程内容,能够使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4.2明确高效的课程目标
        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对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细分,主要可以分为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而使校本课程既能够服务学生的教学活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生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在学习中也可以引入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知识的学习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学生的学习不脱离生活本身,从而更加全面科学地进行生物学习。
参考文献
[1]杨长得.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新课程(中),2016(03):25+27.
[2]高军.浅谈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J].文理导航(中旬),2011(12):9.
[3]曹冬林.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0(13):67-69.
[4]熊兆鹏.高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0(Z3):90-91.
[5]王金盘,党蓓蓓.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校本课程的应用[J].高考,2019(12):182.
[6]刘宝霞.论高中生物的校本课程研究[J].中华少年,2015(25):85.
[7]谢彩娜.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人生十六七,2017(26):46.
[8]乔伟俊.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高考(综合版),2015(10):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