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基于信任的诚信教育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  翁文琳
[导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但思想很活跃,而且个性也很独特,这给站在最前沿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翁文琳
        (集美工业学校  厦门  361022)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但思想很活跃,而且个性也很独特,这给站在最前沿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班主任如何在学校的制度框架内管理好班级,处理和解决好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班主任用信任教育去熟悉和深入了解他们,信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心中有“被信任的感受”,培养学生因被信任而有诚信,才能在出现问题时能和谐、融洽的解决,信任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推器。
        关键词:职业学校    信任教育    班主任工作

        职业学校多数老师一谈起班主任工作,常常有:现在的学生很难管,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太多元化了,个性强、学习基础和承受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不强……等等的感慨。然而大家其实都了解职业学校的学生现状,也都对承担班主任这个工作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班主任是中职学校班级工作的具体管理者,也是作为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纽带”,是传达学校管理制度和沟通学生家长的“桥梁”,更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做好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是一群个性独特的孩子。
        要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必须灵活掌握工作策略,如何掌握与把握工作策略?我们必须了解和熟悉学生,而信任是了解和熟悉学生重要的途径,因为信任是通向学生心理世界的大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所以信任是班主任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之一。
        一、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
        班主任信任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可教育性,我们对学生信任,我们就会得到学生的信任,那么,学生就会把我们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只有学生信赖了我们,我们才能了解学生,了解了学生我们的工作就会有针对性、目的性、成效性。虽然我们的学生还是个孩子,但要相信他们是有一定的判断力与自制力,也会将心比心,他们更需要我们老师的理解与信任。所以要让同学们知道班主任是信任他们,为什么对他们信任?是基于班主任对同学们的诚信。
        班主任信任同学们,是因为同学们的诚信,所以同学们的要求、想法、见意等等的合理诉求才能得到满足与实现,甚至于对于同学们的错误都能给予“包容”。
        例如,新生开学初有天周末的傍晚,我到班级进行巡视,看到蔡同学正在很专注玩手机,而他的桌面上有包香烟,当蔡同学看到我时有些惊讶和不知所措,显然他想不到我周末会到班级来巡查,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儿我开口说:“一个人在班级啊,怎不出去玩?”,他没有回答,我接着说:“难得周末好时光,到学校边上的街上走走逛逛挺不错的”,他很小声的“嗯”一声,接着他有些诚恐说:“这。。。”,他刚开口我就打断他的话:“这事我信任你,相信你会对这事去考虑好以后要怎么做,我也不会告诉你家里人”。我既不说教,也不批评,只与他聊了一会儿在学校生活的一些事情,就先行离开教室。
        犯了错误的孩子更渴望得到我们成人的宽容和信任,人被惩罚或不信任时,总会有一种自尊受损的心理压力,会出现摆脱惩罚对抗惩罚的行为。如果我们没有基于信任的“容错”行为,有可能让一时犯错误的同学形成“管不了”的人。信任是相互的,又是微妙的,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从各方面了解蔡同学的情况知道他现在没有抽烟。
        二、家长对孩子的信任
        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也经常看到、听到有的家长对自己小孩的种种“不放心,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家庭信任教育的缺失。一个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小孩,忽然离开家人到学校寄宿,有些家长总是不放心,毕竟他们还是个未成年人,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也应该理解。但有些家长关心小孩到了可以说是“不信任”的程度,这就需要我们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相信自己的小孩,信任自己的小孩能在学校很好的学习、生活、交往、处事等等。


         例如,班上的一个徐同学,她妈妈对她关心到让她烦的程度,其实徐同学是个优秀的学生,还是个班委,在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她妈妈就是不放心她,经常问我:她在学校表现好不好,会不会与同学相处得来,功课是不是跟不上,有没有谈恋爱,看她周末回家很少做作业,不知平时有没有欠交作业,上课有没有睡觉,早上会不会准时起床,还向我要各科任课老师的电话等等;甚至有一天晚上偷看小孩的手机,发现里面有与一个男生聊天的内容,就担心是早恋,向我了解小孩与该男生平时相处的情况,询问男生学习、纪律等。每次与她妈妈交流我都会小心、婉转,担心她听到、看到一些所谓的缺点,进行放大而产生不当处理,造成小孩与之隔阂,总是让她要相信小孩,说她小孩在班级很优秀、会处理好异性之间的关系,不要偷看小孩的手机等等。
         学生对家长的信任,是建立在家长对小孩信任的条件上;因为家长不信任小孩,小孩就不信任家长,所以家长就没办法了解小孩的真实世界,只能偷看手机、偷看日记、偷听聊天、向班主任全方位询问小孩在校情况、向课任老师了解学习情况等等,这看似关心,实则是不放心,说重一点就是一种不信任自己的小孩。爱包含信任小孩、相信孩子,半学期后她妈妈向我了解小孩在校情况的心态、内容与开学初有很大的变化,更多是了解一些学校教学情况、升学情况;而我与徐同学聊天中,从开学初认为她妈妈对她不信任的感觉转变到她对妈妈的好感,有了亲切的口气和成份。
         
三、同学对同学的信任
        信任不但班主任对学生、家长对小孩,同时同学之间也需要信任,也要靠信任来维系、来支撑。如果同学之间交往、相处缺乏了信任,就会出现矛盾、出现不和谐。信任是一种依赖关系,相互依赖表示双方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无论交换内容为何,都表示双方至少有某种程度的利害相关,己方利益必须靠对方才能实现。同学之间的交往,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关系,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也会给班级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惑,甚至对班级的学习氛围、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班风建设等等产生负能量的效应。
         例如,有段时间我发现,原来有一个宿舍的同学一直都是走在一起,最近好像有点疏远了一个人,她们在一起交谈从神情看得出有人有心事、有心结。果然有天晚自习的时间,王同学打电话说想和我聊聊天,我叫她到教室走廊来,她对我说:“班主任我要换宿舍”,我说:“为什么要换宿舍?”她说:“宿舍的其他同学都孤立她……”。从交谈中,我大约只知道宿舍同学不和她走在一起,吃饭、上课、自习等等没叫她一起去,她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我只能先安抚她的情绪,让她回教室。过后我从其他同学聊天中了解这事大概是她借钱不还。比如有时吃饭她校园卡里没钱就借用一起走的同学用,过后却忘了这事,同学向她说这起事是,她就说:“没多少,我会还给你的”等,但又把还钱的事给凉了;到了下次同学不借给她的时候,她又会说:“你们小气,有钱不借给我”,同学们碍于面子又不情愿借给她,几次之后宿舍的同学就渐渐的不和她走在一起了。
         了解情况后,我做了一次 “信任——诚信”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知道信任是相互的,又是脆弱的。如果有一方破坏了相互间的信任,就会导致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原因在于信任被你破坏了,人家就不信任你了,说明你这一方出现了诚信问题,所以你的诉求、想法、行动得不到实现,这就是你的“利益受到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诉求、愿望等都基于信任为前提,因为刚开始时大家都不了解彼此,是信任者在交换过程中获得被信任者值得信任的证据,如可靠性、口碑、意图、能力等,然后信任者会依其信任倾向来决定是否信任对方。
         当然老师对同学、同学与同学、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是有底线的,如果仅是一味无原则的信任他人而无任何底线,将会导致危机或加剧信任滥用的情形。要让同学们明白的知道我们被人信任时,我们自己要做到让人信任,比如班主任同意你请假出去,你得准时回到学校,否则你就是破坏了班主任对你的信任基础,下次你再请假时班主任就不会批准。信任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被信任中做到诚信,让他们了解信任、感受信任,从而提升到知道诚信、感受到诚信,最后做到诚信、形成诚信。
        参考文献:
        [1]来洁.教育从信任开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王明翠.信任教育-亲子关系的助推器[R].2011
        [3]红兰.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J].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