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结对帮扶工作下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王海荣
[导读] 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必须遵循思想教育的基本规律、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教育内容、教育观念、教育策略、哲学思想、教育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施策,遵循教书育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结对帮扶贫困生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王海荣
        威海市文登区广播电视大学 264400
        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必须遵循思想教育的基本规律、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教育内容、教育观念、教育策略、哲学思想、教育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施策,遵循教书育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结对帮扶贫困生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 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指导教育行为和过程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教育理念引领并决定着教育行为。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至少应树立以下两个基本观念。
1 树立使贫困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观念
        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为增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提供明确的导向,同时还可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思想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根据结对帮扶贫困生的具体特点,以人为本,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贫困生的潜能,使其能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2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所秉持的中枢理念,强调敬重人的人格个性和主体价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精髓,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目的”。 贯彻以人为本,完成预期的教育目标。高校结对帮扶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时, 应根据现实情况尊重贫困生的独特性,注重贴近生活需要, 恰当的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需求,并在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认识其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康成熟的人格,从而切实的提升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二 充实内容多措并举育人
        高校思想教育的过程需要多方要素相互配合,而其目标的实现、效果的保证都离不开充实正确的内容、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指导、适当有效的措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三观”(包括价值观,例如“核心价值观”)、社会思想、政治观以及道德观等。教育者在面对贫困生时应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尊重教育对象的前提下,充实内容并多举措育人,不断提升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1  “三观”教育,贫困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三观”教育是思想教育的核心与重点。
         2  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认为:“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高校结对帮扶工作者首先要培养贫困生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有助于贫困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贫困生超越心理障碍、摆脱精神贫困,尊重、珍惜生命,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奋发图强,创造自己生命的辉煌价值。
 3、感恩育人
        “羊有跪乳之情, 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受教育者社会责任感的主要渠道,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高校结对帮扶工作者应通过经济援助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式使贫困生感受到获得的资助不仅仅是物质帮扶,更是一份来自他人的关怀。

高校应积极完善帮扶育人措施,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实现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教育的价值。
三 完善高校贫困生结对帮扶政策
        当前,伴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关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奖学金、 助学金、 勤工助学等帮扶措施已全面在各高校中推行。但我国高校贫困生结对帮扶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现阶段需要教育工作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相关结对帮扶的解决、可行的程式化方案,因此,制定一套现实可行、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的新时代高校贫困生结对帮扶程式化政策具有现实意义。当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已经比较强大,基于资助体系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于帮扶实施过程。譬如,认定标准不够具体或者可操作性弱、 监管僵化、方式单一等等。这种情况下,万一出现实际操作矛盾与问题,现有资助体系下的政策措施就失去相应理论、方法支撑和政策灵活变通余地,故此,制定一个包容性强、全面科学、灵活实用的高校贫困生结对帮扶、精准脱贫政策亦刻不容缓。
1、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问题十分重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问题,需要依靠多方面合力解决。目前,我国实行“奖、助、补、贷、勤、减”等一系列资助政策,为缓解高校贫困生就学压力起了很大作用
2 完善高校贫困生结对帮扶体系
        通过对高校贫困生结对帮扶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从而制定一套高效、 全面的结对帮扶体系, 这将有利于提升结对帮扶工作的成效, 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 公正。
四 建立具有高综合素质的高校贫困生结对帮扶队伍
        在结对帮扶贫困生过程中,教师工作者作为贫困生结对帮扶的实施主体,其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结对帮扶的工作质量,在面对高校贫困生这个青年群体时,需要不断应对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的变化,因此,结对帮扶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 更好地为贫困生提供帮助和服务, 从而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1、提升高校贫困生结对帮扶队伍的综合素质
        作为校园结对帮扶工作者,首先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心理学和思想教育的相关知识,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2 建立专业的高校贫困生结对帮扶队伍
        做好高校结对帮扶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是关键。 应该建立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专业技能深厚的结对帮扶教师队伍。
五 构建高校贫困生结对帮扶评估机制
1 实施高校贫困生动态管理,高校贫困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群体,因此也应当实行动态管理。
2 对高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考评,监督机制是结对帮扶体系的不可或缺环节。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旗下,通过结对帮扶,完成高效的精准育人工作中,实现精准、量化考评。
3 对高校结对帮扶工作进行监督,
在“精准扶贫”思想指导和“精准脱贫”目标要求下,高校结对帮扶必须实现精准规划、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监督。在高校结对帮扶贫困生工作中,真正做到实现既资助也育人,而且构建的多种帮扶机制——例如结对帮扶,已经充分发挥精准帮扶的作用,在心理疏导、思想引领和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多实际效果,必将推动高校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姓名?:王海荣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技师学院
邮编?:2644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