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社轩
伊川县中等职业学校 河南 洛阳 471300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千年智慧的积淀,它历经了历史与风霜,在历史中浮浮沉沉,最终经过消失、补充,成为了当下的文化形态,既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传承传统文化,链接古今文明,实现学生良好人格品质、文化素养的培养。中职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认识自身学科在传承传统文化、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要立足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对策
语文学科使中职教育的一门文化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该课程内容丰富,具有诸多传统文化色彩。中职语文教师若能够发挥该学科的特殊作用,渗透开展传统文化。既能够达到教育目的,又能够适当减轻中职学校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那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链接古今呢?
一、立足语文教材,补充传统文化内容
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经典名著;无论是民风民俗、还是民族精神,它都是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着力点。中职语文教师应当从语文教材出发,重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经典,以其为载体,做补充、做延伸,从而增加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厚度”。
1.课前语文预习,引导初步认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公,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动性。要想让学生愿意进行传统文化学习,中职语文教师就要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布置相关联的传统文化预习作用,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正确的初步认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后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铺垫[1]。
如在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时,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在此景之下,曹操豪迈壮志倾吐于诗歌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曹操的写作背景,从创作背景出发理解、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2.课上教学补充,增强文化厚度
在课堂上为了增加语文教材的“厚度”,让学生们更丰富的学习、理解语文学科,实现传统文化学习。中职语文教师就要做好有力的课堂内容补充,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适当的讲解,这样既能够实现传统文化渗透,又能够补充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做后续课程学习与理解。
如在学习《师说》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作者韩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当时盛行的风气,和学生一起去探析背后的原因。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也能够增强文化厚度,丰富学生理解与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穿梭时空加深理解
趣味多彩的教学方法能够直接程度上调动学生们参与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让学生们从自主、自愿的层面与角度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素材的理解。
1.情境教学,身临其境,直接感受
为了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过去,让学生们真正感受、接触的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就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可以适当的采用情景教学法,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2]。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从教法层面增加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度。
如在学习《窦娥冤》时,该作品是为元曲文学的瑰宝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颇高的群众基础和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们真正的学习该文学作品,感受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师就可以从情境创设的角度,为学生们直观展示动画画面,让学生仿佛成为“剧中人”,深化传统文化学习。
2.小组讨论,深入分析,集思广益
小组讨论也是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方法,它能够让学生们在讨论之中深入文化世界,能够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课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从学生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深学生学习认识。
如在学习《劝学》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小组讨论问题:
(1)小组讨论思考,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的好处;
(2)小组讨论思考,课文有几个分论点;
这样既能够给学生讨论学习以方向,又能够让学生在合作解析、学习文本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一举多得。
三、营造合适氛围,环境教化熏陶学生
环境具有隐性育人的特殊作用,打造一个带有传统文化气息、色彩的语文教学环境,既能够从环境层面熏陶学生,逐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能够利用环境教化学生,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传统文化[3]。
1.依托环境,进入传统文化趣味世界
中职语文教师要精心打造校园文化长廊、班级传统文化殿堂,可以在班级内张贴名言警句、古典诗词等;也可以根据本专业设计各种各样的带有诗意的图画;还可以建立传统文化展示栏,定期对其内容进行更换。
从环境层面无形、无声之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也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传统文化的趣味世界。
2.依托线上,实现传统文化资源整合
中职语文教师要注意整合多个传统文化内容,整合在线上资源库中。从资源库入手,让学生们有直接的机会观看、学习、理解、认知传统文化。这样能够从线上做好资源准备,支撑学生独立自主的语文学习以及传统文化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性的线上学习空间。
四、实现学思践行,开展多元相关活动
中职语文教师不要将传统文化的渗透局限在语文课堂上,也不要讲语文教学的场所局限在课堂上。要学会延伸、拓展、创新,要从学思践行的角度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立足于实践活动进行多元活动的开展,实现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的渗透。
1.课堂趣味练习,宣扬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前4分钟时间,或定期开展一节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聊习俗、讲述古代名人故事、分享传统文化认识等。通过趣味的课前练习、课中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们形成学习意识,从而通过趣味练习活动宣扬传统文化。
2.开展课外阅读,精读传统经典
中职语文教师要注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课外阅读之中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开阔视野、丰富人是。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阅读书目,规范学生的阅读范畴;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师也要要求学生在完成传统文化阅读的基础上,书写观后感、书写读书笔记等。要让学生们能够读的进去、理解到位,这样传统文化才会长期驻留在学生脑海中[4]。
3.开展课外活动,提供学习舞台
中职语文教师要注意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增添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通过提供课下学习舞台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解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趣味比赛活动,知识竞赛。也可以邀请书法家到学校开展书法课,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调研等。这些活动都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也是语文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文化根基,是国家民族精神发展的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强调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而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认识。因此,中职语文学科必须肩负自身责任,发挥学科特性,将传统文化渗透带入到语文课堂上。这样既能够达到语文教学目的,又能够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年青一代上传承发展,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卢连青.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6(12):40-41.
[2]岑爱音.浅谈中职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4(11):53-55.
[3]张宁.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06):46-46.
[4]栗亚.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文学少年,2020(09):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