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 蔡海霞
[导读]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升高,教育行业也紧跟时代的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蔡海霞
        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下明小学 351256
        摘要: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升高,教育行业也紧跟时代的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树立一定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其形成较好的语文素养。老师要改变教学的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老师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时,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语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相关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语文中包含了大量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不仅要对学生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也要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问题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好的语文学习意识。在教学时,老师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1、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通过核心素养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文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并形成自身的文化意识。但在小学学生中,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要将语文的核心素养融入进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挖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的所有文章都是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进行编写的。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不仅在汉字识别的层面,还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使其结合文中的信息,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老师可以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基本成型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对社会以及中国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为学生之后的价值观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很多内容都是带有正确价值观念的文章,在学生学习的时候,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对于一些语文文章,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详细地讲述,使学生明白作者的情感走向。同时,学生自己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进行不断地反思,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观[1]。
        二、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现如今的教育环境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于学生的成绩较为关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受到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在座位上注意力并不集中,机械性地接受知识,学生们的思想固化,对于事物的发展以及课文中蕴含的德育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十分不利。
        2、对核心素养教学没有过多的重视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对于学生德育、道德以及相关的核心素养方面没有花费较多的时间。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可能会表现出一种不感兴趣、抵触的心理状态,这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十分不利。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是由于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重点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较新的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较为不利[3]。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1、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素材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第一本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找出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容,好好利用现有的素材,例如抒情文、古诗等,作者在其中描绘了大量的场景,包涵了较多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在这些文章和古诗内容中,发现较多的先进思想以及优秀的爱国主义情怀等,这些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暮江吟》这首古诗时,老师让学生通读完古诗之后,对作者描绘的古诗意境进行感悟,联想作者当时的心境,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大致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使其形成自身的理解能力。
        2、提高教师自身的核心素质是有效传承核心精神的关键
        陶行知说过:“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确实,在学生日常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教师在进行核心精神传递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是关键因素,教师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老师除了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储备,尤其是要对于中国古诗文的了解要更加地深入一些。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对于老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教给学生一些做题的技巧,更是要把讲述的内容和情感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对于自身的人格魅力要不断地提升,将自身的一些经验传授给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进程。二是老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重新定位,明白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及教学的意义是什么。在面对学生的疑惑时,老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些语文知识,对学生解惑。进行疑难问题解惑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过程,回归了语文教学核心价值本身的魅力。只有思想素质过硬、核心意识清晰、知识渊博、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才能真正有效地继承核心精神。因此,教师要增强自强意识,创造条件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多读书,不断吸收有用的东西,这样才能保持教师的魅力,增强教学的质量。此外,老师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有一个明确的理解,正确定位学生和老师的位置,促进学生的成长[3]。
        结语:以核心素养为教学指导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意识形成十分重要。也是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社会使命感,能够从语文课本或者相关的语文素材中不断地汲取古人优良的思想,并能从中发现乐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挖掘课本中的知识,对学生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扎西达吉.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22):0011-0011.
        [2]焦永霞.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 2020, 000(002):10.
        [3]王静.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2):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