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随堂小练笔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许蟠凤
[导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的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许蟠凤
        泉州实验中学丰泽附属小学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的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随堂小练笔就是一线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一个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小练笔往往因课文或教学需要而生,它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方式,还是学生与文本阅读沟通的桥梁,是学生表情达意的翅膀。但是面对课堂上的小练笔,有些学生总显得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从下笔。那么,如何让学生不再畏惧写作,使动笔变得轻快,愿意表达自我呢?教师可以找准课堂中的合适契机,创设恰当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思考与想象,激发写作的意愿,给语文课堂加油助力。对此,我具体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
  写作本是一件简单的事,就是用语言记录一些事情。良好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感受到轻松自在,将写作看成是自己乐于做的事;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引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用心体会中进行富有真情实感的写作。学生动笔前,我会帮学生分组,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活跃的交流打破课堂上拘谨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入动笔的环节。课堂上学生动笔时,我会根据题材选择不同的音乐播放,或舒缓轻柔或热烈奔放,让学生能感知情境,保持身心放松的状态。音乐声音不能过大,以免喧宾夺主。学生写小练笔时,我会巡堂批改,脚步轻缓,及时给予学生帮助,遇到一时没有方向正焦头烂额的学生,我会用语言引导启发他,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随堂练笔。
        二、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能学到语文基础知识,心灵还能有所触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才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在教学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手”字乾坤大》时,我设置了教学的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这堂课上感受手在劳动创造、人际交往等社会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的具体情境,通过上述情境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因此我在课前收集了生活中“手”的运用:女孩在父母的期盼下呱呱坠地,父母宽厚的大手包裹着她那肉嘟嘟的小手;上学了,老师温柔地拉过那小手,安抚了女孩初入校门时紧张的心;课间,看到同学伤心失落,那小手轻轻抱住同学,传递着友爱的力量......我为这些场景拍下照片,附上如诗句般的语言,制作成课件。在清幽的音乐中,我将这些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被这些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略的片段深深触动,对“手”能传递亲情、友情、关爱等情感有了新的认知。
        三、引发共鸣——增添练笔内容的丰富性
        创设情境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循序渐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师生之间的互问互答,能不断刺激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其有话可说,有字可写,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当中。此时再让学生想想“在你身边,一定还有许多关于手的故事,想想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谁的手?想想他的故事”,不妨留给课堂一些空白,让学生闭眼思考。这样的空白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情感激发,等学生睁开眼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成员分享,轮流发言。学生有了之前的情境体验,对手的运用有所认识,自然而然能联想到身边的生活实例,纷纷畅所欲言。有同学说了游乐园中,魔术师用神奇的双手表演出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为观众带来欢声笑语;有同学说了自己伤心难过时,妈妈用手给了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令他倍感安慰......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到身边的“手”的巨大作用和传递情感的力量,从而丰富了练笔的内容。
        四、直抒胸臆——促进练笔的一气呵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便诞生了。”有了灵感和感悟,学生手中的笔便蠢蠢欲动了,进一步的我会分享相关的经典文章并且告诉学生:一切温暖的故事通过文字记录后会在人们之间不断传播,在不同的时代传承、经久不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这些温暖的故事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写写生活中见过的手,要是能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或者是刚刚学过的词语就更好啦。如果你喜欢优美的小诗,也可以仿写关于手的诗歌。
    题目1:妈妈的手白嫩细滑,在我哭泣无助时紧紧拥抱着我;警察叔叔的手强劲有力,与罪犯奋勇拼搏,维护人民安全......想想你在生活中见过谁的手?想想它的样子,它做了些什么?拿起笔写下来。
__________的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2:仿写有关手的诗歌。
                        我们的手,是掌声,
                        在同学和同学之间传递着赞许,让自信的笑容,
                        像花儿一样绽放。
                        _____的手,是_______,
                        在___和___之间____________,让_____________。
        给学生多种体裁选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文字表情达意,直接真实的文字表达最动人。“情动方能辞发”,在文本的动情点,设计让孩子动情地说,投入地写,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能使学生将自身积淀的情感、内化的语言、领悟的思想自然地喷薄出来。如此一来,随堂练笔的过程中,学生不再觉得是在练习写作的基本能力,而是在倾诉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
        五、以评促写——注重练笔的后续工作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练笔评改是写作当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注重学生随堂练笔的后续工作,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所写内容的情感所归,并对学生的随笔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其中当堂评价尤为重要,学生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此时的反馈更容易让学生有所感触。如果留到课后,学生被其他事物所影响,思绪早就已经脱离随堂练笔的氛围,无法静下心接受建议。
        学生写完小练笔后,先让他们自己读一读,看语句是否通顺,在教学屏幕上分享现场几篇典型的小练笔作品。由作者为大家朗读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自评、互评,给学生提供一个欣赏、评价的过程。学生参与评价时,老师要给予积极评价引导,引导学生先观察一篇小练笔的可取之处,如“你觉得这段话哪里写得好?” “这段话哪些地方最打动你,让你最喜欢?”,再让学生说说需要修改的地方,如“你觉得这段话如何能写得更好?”。期间老师还可通过多媒体展览台用红笔在作品上直接批注修改,其他学生便一目了然,也能获得参与感。
        教师可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练笔评价方式。如教学《刷子李》时,我制作了小练笔评价表,每4个或6个学生组成小组,安排一位组长组织讨论,一位记录员填写表格,组内成员根据评价表互相评价并修改小练笔作品。表格中的修改标准以人物的描写方法为参照, 让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让课堂练笔更有实效性。

        





    及时有效的当堂练笔反馈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随堂小练笔应贵于精而不贵于多,练在当练时,练在当练处。用情感语言创设情境,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思维,再通过小组联系生活、交流分享,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用文字表情达意。在随堂练笔中创设情境能使动笔变得轻快,使表达变得乐意,提高小练笔在语文课堂的实效性,随堂小练笔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