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培养学生"问"能力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韦志
[导读]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越来越多的关注
        韦志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草沟镇大梁小学 234324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培养学生“问”能力的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提问能力;培养途径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提问、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思想意识,提升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逐渐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1.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重要性
        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提问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高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优良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1]。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掌握提问的技巧,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提高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的吸收知识,同时利用相关知识积极的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转变依赖性的学习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
        2.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没有进行重视,在回答他们问题时存在敷衍了事的心态,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不能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他们提问的兴趣产生一定的打击。高年级学生具有自身成长的特点,自尊心较强,在提问的过程中担心自己的问题浅显,受到他人的嘲笑,经常遇到问题选择保持沉默状态。高年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问”能力,没有熟练掌握提问方法,逐渐降低了提问的兴趣。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常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采用提问的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教师在课堂的提问一般数量比较繁多,问题细碎,容易产生学生的抗拒心理。教师掌握课堂的话语权,学生缺乏提问的机会,同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降低学生提问能力。
        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培养学生"问"能力的途径
        3.1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提升综合教学能力
        目前,部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上大多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单向式的知识灌输,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板书。教师掌握语文课堂的话语权,占据主体地位,没有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2]。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增加,不利于培养他们学习思维和问题意识,造成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正确认知,结合高年级学生成长发展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培养教学服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传授提问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学校要重视高年级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定期召开阅读培养教学经验的交流会议,探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途径,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和借鉴,实现教师的共同进步;邀请专家进行学生阅读提问能力培养专题讲座,鼓励语文高年级教师积极参加讲座,拓展教师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综合能力;建立信息化网络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交流空间,随时随地的进行教学问题和策略的探讨,提升学校教师整体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学习国际上培养学生阅读提问能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结合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为教师提供参加培训选择的机会,调动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升。
        另外,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互联网、短视频、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途径,培养学生阅读提问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3.2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问题意识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通常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反复背诵和抄写的方式,进行死记硬背,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摒弃落后的部分,同时进行积极的创新和完善,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3]。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阅读兴趣,才能积极的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在阅读中产生问题,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四季之美》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正式开展之前,收集课文中“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黄昏”、“冬天早晨”的相关美景视频和图片,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将课文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做出一定的引导,“这些视频和图画中哪些美景为你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学生就会积极踊跃的发言,表达自己喜爱的四季美景。教师在学生情绪高涨时适当引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对课文美景描述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
        3.3尊重学生差异,拓展学生个性思维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进而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增强提问的包容性,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帮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知识,改进和完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采用多种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创新思维方法。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想象空间。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加强提问的包容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比如,教师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你们对于这篇课文学习之后,具有怎样的感悟”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有的学生思考以后要成为对人民对党有用的人、有的学生思考怎样做才是对人民有用的人、有的学生当自己利益和人民利益产生矛盾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才是对人民、对党有用的人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积极想象的问题讨论氛围,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全人格,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结束语:提问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习实际成效。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思想和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提问方法,拓展他们的个性思维,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翠芳.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J]. 文理导航, 2020(12):50-50.
        [2]胡文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1):82-82.
        [3]狄文静.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途径分析[J]. 教育研究(2630-4686), 2020, 003(004):P.144-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