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冬梅
大化县民族中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的作文水平一般,缺乏优美的句子和经典的故事,让大部分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其导致这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课外阅读量不够丰富,教学方法欠佳,这既是学生的问题,又是教学的问题,学生未能正确理解课外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教师未能重视课外阅读,且教学方法欠佳。另外,初中生学习压力大,课外阅读时间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大。故当下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对课文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干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作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写作教学;结合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发现与课外阅读不受教师、学生重视有密切联系。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均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作用,进而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无序性、盲目性。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只是单纯将其作为消磨时间的兴趣爱好,而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常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写出更完美的文章。教师组织的课堂小练习只能在写作技巧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学生若想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一定要在课后多读多写,有了较多的知识储备,写文章才能得心应手,而这只能靠自己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才能达到。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笔者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在记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提升,写作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另外,除了经典的书籍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杂志,例如《文摘》《读者》等。这两本杂志上的文章很受初中生欢迎,文章字数不多,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阅读得多了,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结构的架设就会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愿意动手试一试,希望也能写出此种水平的文章。学生经常带着他们写的文章来求教,笔者在看到他们的文章之后,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写作风格受了《读者》影响。这说明阅读能激发写作兴趣,影响写作风格,学生在经过大量阅读后,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在写作中借鉴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背诵诗词和名人名言,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的写作要想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对生活的观察和日常素材的积累可是相当重要的。在校园内的走廊,在教学楼大厅两册设立读书走廊,宣传橱窗张贴宣传标语,室内的墙面可以张贴名人名言,黑板每日更换古诗词等,为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在课间及活动课之余可以随时阅读,滋养身心;在古诗词和名人名言的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在写作中摘录、引用、套用和化用,合理运用素材来增色给文章;在学生读书活动过程中,教师组织开展譬如古诗文朗诵赛、故事大王比赛、读书心得交流、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以此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效果显著。
三、明确写作方向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不断积累中才能不断进步。而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有限,要想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还需要进行拓展延伸,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方向是作文的灵魂,只有先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这时通过课文阅读的开展,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章。在阅读中通过借鉴与学习,在深入了解写作的中心思想与表达情感中,掌握写作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各种比赛竞赛的舞台,让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给父母的一封信”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取一篇优秀的代表作文,带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观察,一边总结。分析文章的写作亮点,总结文章的写作方向,注意文章的写作格式。然后教师在展开写作教学,让学生借鉴引用,将经典与优秀部分运用到自身写作中。当学生掌握了写作的规律,就能够快速进入主题,让人耳目一新。
四、在课外阅读中了解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随着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使交流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从表达方式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等几种。因此,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不同表达方式的文本。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讲解不同表达方式的具体特点以及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写作的质量。
以“记叙文”为例,在指导学生进行这一类型文本的课外阅读时,我给学生指出了以下几个比较关键的阅读环节:第一,整体感知。一是从情节或者内容出发整体把握,二是从情感态度的变化出发整体把握;第二,提取信息。这主要是指进行跳读,所以要抓住关键信息,然后加以提炼、筛选与归纳;第三,形成解释。要对文章中一些关键字词、重点句子、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鉴赏,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作出相应的解释;第四,作出评价。通过阅读,对文章的主题作出自己的评说和感悟。最终,通过指导,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从而使学生掌握了这一类型文章的写作方式。
五、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外阅读与写作练习结合,让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1.练习仿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和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仿写。通过仿写,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写作要领,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写作积极性。仿写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运用在课外读物中积累的知识和素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择新颖的素材写作,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
2.写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培养其总结、提炼能力。例如,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可以写保尔·柯察金从不懂事的少年到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写作小说,成为一名钢铁战士的过程;也可以写读这本书的感受和从中学到的知识。写读后感,能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分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累更多写作素材、快速明确写作方向、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等。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采用高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将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相互融入,相互结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与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9(8):195.
[2]邢艳艳.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2):160.
[3]朱初欣.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课外语文(上),2019(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