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辉
伊川县中等职业学校 河南 洛阳 471300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科学和文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它能够让学生基于文本、语言文字,洞悉大千世界、洞悉千姿百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等多个特征,阅读不仅仅是它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样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受多因素影响,目前中职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慢、差、离”。文章也将就这四大问题深入分析,探析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对策,以优化阅读教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若没有能够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足够的学习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将会变得狭窄、贫乏,可见阅读何其重要[1]!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必须认识阅读的重要性,要及时就现有的语文课堂阅读现状展开思考,探对策、找路径。这样才能够优化解决中职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实现阅读教学创新。
一、中职阅读教学现状透析及原因分析
1.少:阅读少,阅读参与程式化
就目前中职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范围狭小、阅读内容单薄。很多学生的阅读对象完全是课堂上的教材,且就课堂上的文本教材而言读的也不够深入、不够具体。这样导致学生的阅读信息获取量十分单一,学生的阅读参与十分程序化。
2.慢:阅读慢,阅读方法单一化
很多中职学生由于缺乏一定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参与阅读活动时读的慢、读的笨。无法有效的抓住阅读文本中的中心字、词、句,阅读起来十分被动。经常反复阅读找不到重点,既导致时间的浪费,也导致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高耗低效”。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方法相对单一,她们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做支撑,严重影响了阅读推进。
3.差:兴趣差,阅读兴趣薄弱化
就目前中职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而言,其特点之一便是“差”。兴趣是学生的老师,若学生对阅读没有足够的兴趣,可想而知,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也不会高。之所以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主要由于学生对阅读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少趣味多彩的阅读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逐渐薄弱,自然参与阅读学习的有效性会降低[2]。
4.离:隔离性,课外阅读单离化
在中职语文阅读课堂上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分离,具体表现为过分注重课内阅读,忽略课外阅读。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甚至在课后完全不碰书籍。这样的隔断化阅读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有效发展,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认知、阅读学习,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也导致中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中职阅读教学优化具体对策探析
正是因为中职语文阅读课堂存在上述问题,阻碍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采取有效对策,优化阅读教学,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
1.优化阅读教学内容,有效补充,集中整合,打开阅读世界
(1)课内阅读选文与专业型阅读文本结合:中职学校的特殊性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要适当的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要从岗位需要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实用性、本身的价值,这样能够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动力。如教师可以从专业角度为学生剖析行业对人才阅读水平的需求,让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改变学生阅读态度。
(2)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延伸:上述我们也提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必须协调开展,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推进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兼顾课外阅读选文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要从课内延伸拓展到课外,从课外补充巩固课内。这样才能够真正将学生带入到阅读的世界,才能够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概念。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自然而然的引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一封信》、《白采》等。这样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文本之中感受朱自清先生写人、写事、写物、写景的不同模式,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实现课内外阅读补充。
(3)课内阅读文本横向纵向深入拓展补充:为了让学生将阅读文本读“厚”,更有效的阅读,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实现阅读“由浅到深”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师就要针对阅读文本适当的做阅读教学补充,可以从背景、作者、写作手法等多个角度做延伸教学,加深学生的阅读文本的理解[3]。
2.传授语文阅读方法,授之以渔,提升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1)掌握常识,找准重点:学生们要想有效的阅读,就必须对所读的文本有一定的了解,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尝试,明白其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段、描写角度...同时要明白不同文本的特点,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学生自然明白对应不同阅读文本应当怎样阅读。
(2)纵观全文,把握主旨:阅读需要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在阅读时要抓住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议论抒情句,了解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具体内涵。同时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速读与精读相结合,从题目入手,从整体内容出发阅读,这样能够从整体性角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
(3)边读边写,写下感受: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多感官活动,需要学生在遵循个体阅读原则的基础上动脑,边读边思;动手,边读边写。这样学生的阅读记忆实际上更为深刻,阅读感受也更为突出、更为丰厚。
3.变化阅读教学形式,多元开展,增添趣味,培养阅读兴趣
中职语文教师要注意变化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适当采用多种新式教法辅助教学。目的是从多元开展的局面,增加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
不同的阅读文本有着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要针对文本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优化原有的单一灌输式模式,增添阅读趣味。
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随着主人公林冲的心情变化去感受环境的对应。中职语文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采用情境创设法,直接将环境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让学生仿佛也成为了“画中人”,真正感受的语言文字描写的独特性,从而激发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能够在看与思、读与想的基础上配合教师,投入阅读学习活动。
4.开展多彩阅读活动,引导参与,丰富体验,增强阅读感受
中职语文教师不要将阅读教学局限在语文课堂上,也不要单一的只开展读的阅读活动。这样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动性下降,学生的阅读体验度不够,不足以支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阅读活动[4]。
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创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要让学生彻彻底底的爱上阅读,感受阅读的趣味性与多样性。
如教师可以开展与阅读相关联的比赛,朗诵大赛、国学经典诵大赛、朗读大赛等,这些比赛活动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另类考查;如教师可以开展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作者、最喜欢的书籍、阅读方法、阅读感受等,这样能够提供一个阅读分享的交流空间与平台,也能够引导学生参与、丰富阅读体验,实现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结束语:
正如上述所说,实施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必要。虽然,目前中职语文阅读课堂存在多重问题。但只要中职语文教师能够明其问题原因、探析针对性解决对策,就能够通过多个手段、多个方式优化中职语文阅读的多个环节,实现阅读教学创新的同时提高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有效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红.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9):131-132.
[2]胥林.核心素养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17):72-73.
[3]李兴旺.试论新课程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界,2020(08):50-51.
[4]叶晶晶.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文教资料,2019(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