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玲
临汾市五一东路小学 041000
摘 要:新课标要求提出后,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地位,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此需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便意味着广大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转变主客体教学位置。情境教学法由此应运而生,情境教学法是结合课程知识点同学生既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相连接。教师为学生创设出全新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小学数学高段情境教学法为题,探究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能够为国内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情境教学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的发展与建设需要有更多的创新人才来负担。从学校教育层面来看,便是要求学校的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教学方法偏重单向灌输教育模式,即教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讲、完成作业这样的一个教学流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个人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被抑制。因此要在新形势下采用情境教学法,全面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古今中文闻名的教育家都各自发表过关于兴趣和学习效率之间的联系。丝毫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并且一味地灌输教学只能是以教学之名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生受限于自身年龄,理解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尚属较弱层次,且小学生喜好新鲜事物,两相结合之下,如果教师不能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无法在基础教育阶段令学生们爱上数学。通过情境创设法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与,保障学习质量。以“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为例,传统教学模式下,为学生讲述图形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和领会,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以动态视频或者静态图片的方式一边向学生们展示一边讲解对应概念,立体的形象展示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直观快速的掌握当堂课的知识点。
2 动静结合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一味的以理论形式展开教学,一方面不利于发挥其好动的特性,另一方面基于好动特性,学生无法在纯理论教学情境下保持较长时间专注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差强人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好动的表现——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要么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要么便是撕下作业本的一角,做着各种“手工DIY”,小学生的天性可见一斑。
基于此,教师要动静结合创设操作情境,旨在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们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动起来,通过这样的形式保持学生的专注力,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数学思维。
3 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教学不是无根之草,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既有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在小学生的眼中,生活充满了多彩滋味,生活中的一切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鲜和有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教学知识点要求以及生活情境紧密结合,一方面能够快速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掌握知识之余,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细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小学生们经常自己或者随同父母一起到商店或者超市去购物,对生活中的购物和人民币有基本认知,在教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导入生活购物情境提出问题。例如教师为学生们假设他们手中现在有3张10元纸币,2张5元纸币以及1张一元纸币,现在进入商店要购买文具,其中辅导书的价格是12元/本,圆珠笔的价格是2元/根,员工的价格是7元/个,场景条件导入完毕后,教师向学生们提问,现在要买商店内的这些东西,手头现有的钱是否足够,够的话买完这些文具还能剩多少钱,不够的话还需要多少钱才能买齐这些文具?通过类似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同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4 创设探究情境实现拓展
前述内容其实只是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初级阶段,旨在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提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之后教师可以深化探索和应用创设情境法,通过教学情境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基于已有的知识内容,实现进阶的内容拓展学习。具体而言,需要教师在日常教授完基本知识内容后,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抛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探究和解决,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与总结。
5 结语
因此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通过类似情境创设法的探索与应用,强化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摆在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位置上。提升学校教育效果,以便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有益人才。
?
参考文献:
[1]田立. 小学数学高段情境教学法的实施[J]. 新课程(小学), 2015(7):128-128.
[2]阳颖. 小学数学高段情境教学法的实施[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1):0289-0289.
[3]曾玉贵.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中的运用[J]. 明日, 2019, 000(044):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