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高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马海龙 齐卉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开展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马海龙 齐卉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开展对学生的有效教育,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才可引领学生高效学习,实现个人素养的发展。在高中教育中,一味的通过从前的教学形式无法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甚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基于此,教师应合理应用激励策略,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进而强化教学质量。本文围绕着激励策略在高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实现对高中学生的全面教育目标。
关键词:激励;高中;教学

引言:由于以往教育理念的作用,在高中教学的开展中,教师总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讲解,引领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记忆,很难将高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对于教学成效会造成一定的不良作用。但是,随着激励策略在高中教学管理中应用,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催化剂的功效,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全面激发,使学生保持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正确认识激励作用
        通过实际调查发展,部分教师在落实激励教育中并未发挥应有的效果,而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并未在思想层面上正确认识到激励策略的重要作用,采取的激励方式存在问题。学校需要引导教师开展理论性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策略,通过个性化激励促进学生深化学习。同时,教师要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更愿意与教师交流,主动向教师倾诉自己的想法,达成良性循环。
二、建立完善激励制度
        学校需要建立系统性的激励以及评价制度,通过两种制度的互相配合,达成激励策略的有效落实。评价制度是激励制度开展的前提。激励制度需要依据评价制度所提供的数据、内容等达成激励过程的实现。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三、合理应用激励手段
(一)适度运用激励策略
        高中学生随着不断的发展,心智渐渐的趋向成熟,对于自己的行为会形成一定的判断力,对自己各方面做的优秀或者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很清楚,也能对教师的评价形成客观的认知。若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激励学生时过度的夸大,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思维偏差,认为教师的见识不足,或者是故意通过语言哄骗低估自己的智商等。因此,教师在应用激励策略时要适度[1]。

只有当学生表现得极为优异、学习思路有所创新等时,才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知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被认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激发激励教育的正面作用,发挥其实际效能。
(二)激励策略指向明确
        在高中教育管理中,教师应用激励策略,不能只是为了对学生的进步、成绩等予以肯定,更主要的是需要为学生指明进步的方向,使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所以,教师在使用激励策略时应指向明确[2]。教师在利用激励策略表扬学生时,需要说清楚对其表扬的具体原因。如,学习习惯较好、交际能力较强等。通过合理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或者是生活中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努力,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长处,也推动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激励指向明确是教师表扬技巧的关键所在。
(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高中学生独立性强,已经有自己的个性化思考,不仅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也讨厌被人保持高姿态的敷衍。所以,教师在应用激励策略时,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等,不能采取符合其他年龄阶段学生的方法对高中生开展激励策略,更是不能在激励中过度的夸大。教师需要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地位,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中肯的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激励,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以及对自己的肯定,进而实现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培养学生对知识探析的积极心理,将激励策略在教学中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采取综合评价方式
        在实际开展的教学之中,有着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元素,总是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各种情况,进而影响教学的进度以及质量。因此,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应用综合评价的措施,以不同方式以及评价标准实现多样化激励。在以前的教学评价中,更加注重教学的最终结果,对于教学的过程较为忽视。如,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对于教学的动态过程不关注等。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需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对于学生在知识探析中出现的动态变化予以关注,针对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及时的予以积极性评价,使学生保持乐观心理进一步学习与探析,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激励策略是引领学生深化学习以及推动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可发挥积极影响。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激励教育虽然可以将学生的积极心理调动,却也需要教师应用教育艺术,保证激励策略的有效落实,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开展知识内容的探析,提升教学成效。今后,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对激励策略的研究,实现激励教育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效课堂的合理构建,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巨廷麟,刘克刚.激励性教学策略与高中英语学困生之关系研究[J].华夏教师,2019(25):40-41.
[2]黄腾钦.激励教育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20(1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