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德育教育中如何增进师生信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刘佳慧
[导读] 对于高校德育教育,构建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基础
        刘佳慧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12000
        摘要:对于高校德育教育,构建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应当根据当前德育教育中师生信任关系的状况,积极更新德育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以此更好增进师生信任。师生信任是无形的力量,对于师生平等对话、更好交流与相互互动,都需要师生信任作为基础。当前高校师生之间存在信任危机,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结合校内外师生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研读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积极主动构建师生信任关系、做好指导以及科学运用奖惩,从而在德育教育中更好增进师生信任。落实以上相关策略,能够更好实施各项德育教育和达成德育教育目标。
关键词:德育教育;师生信任;信任品质;综合素养;信任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教学离不开真实理解和相互信任,也需要营造积极活跃、师生和谐的课堂环境。大学生的个人品格、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等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下,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高校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增进师生信任,师生信任关系对于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健康、生活态度、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般师生信任程度越高,越能够对学生起到正向引领作用,进而也可以更好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因此,对于高校德育教育而言,教师应当结合现实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师生信任。
一、高校师生信任品质缺失的问题
        高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存在着信任危机,信任感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存在信任品质缺失的问题,因此无法做好情感交流与精神沟通,很难实施多方面的德育教育,无法有效达成德育教育目标。师生之间的信任关于不仅会对德育教育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的发展等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更加重视师生信任品质缺失的问题,做好相关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二、高校师生信任品质缺失的原因
        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都要以信任为前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但是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校师生之间存在信任品质缺失的问题,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1]。比如: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强权教育方式,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态度,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教师对待学生是否能够做好公平、公正和尊重等,都会产生对信任较大的影响。
        首先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在思想品格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言行不一致,心胸不够宽广,喜欢摆架子,不具有亲和力等,这些因素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二是教师工作上的问题,比如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在课下很少与学生接触,平时也很少关心学生,对于工作的态度不佳,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管理学生等;三是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不能以科学和民主的挂念对学生教育和管理,无法与学生和平共处等。
        其次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对于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感性选择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基本信任缺失,从心理和社会层面分析,人与人之间存在基本信任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会更进一步,学生内心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信任和照顾的,对于老师包有很大的期待,如果教师无法满足这种期待,那么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感就会降低,直至不信任老师;二是理性选择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知识信任的丧失,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对于知识的信任,因此对于拥有某些专业知识的老师比较信任,但是如果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专业能力不够扎实、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等,就会让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同时教师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最后是校园文化的原因。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文化能够影响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同的文化能够塑造不同的人格[2]。对于高校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校园文化,不同的校园文化会塑造不同的学生,而校园文化又受到整体社会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的影响。由于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速度不断加快,学生也会在很多大众媒体的报道中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大众媒体对于教育和教师的负面报道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对于学校和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同时,教师在德育教育中采用滞后、不够科学的教学方式也会对学生思想造成不利影响,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教师逐渐变得不信任,无法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
三、增进高校师生信任的主要策略
(一)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增进师生关系,首要任务是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教师不仅要在平时代课的过程中循循善诱,还应该通过言传身教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授学生更好做人与做事的哲理。教师做好这些方面需要从全面提升道德素质、更好增强心理素质、有效发展专业能力三大方面予以落实[3]。


        在全面提升道德素质方面,教师应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认真学习古代史与近现代史知识,结合国家发展的历程,培养爱国主义思想观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认真负责,关心和尊重每一名学生,做到敬业,不论是对于同事还是学生,都应当诚信和友善。教师应当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努力建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做好以德育人,尊重学生等。
        对于更好增强心理素质,教师应当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对于工作应当永葆热情,乐观积极地看待遇到的难题,努力形成较强的抗压能力、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尽量避免产生消极情绪,更为理性处理师生之间产生的各类问题;同时,对于学生也应该宽容,有针对性地教育和指导学生。
        在有效发展专业能力方面,教师应当通过广泛涉猎各类书籍,规划阅读的时间,积极拓展知识面,特别是阅读教育学、心理学、历史、社会、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学生对于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加信任,也可以更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和权威的形象。教师还应当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实践,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像教育教学能力、管理班级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说服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
(二)积极主动构建师生信任关系
        信任是一种爱的表现,对于个人信任不等式是忽略他人,教师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构建师生信任关系,在自身综合素养提升的“升力”作用下,以及在积极构建师生信任关系的“推力”作用下,更好增进高校师生信任关系,进而为落实德育教育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针对性实践,之后需要与学生经常接触,共同参与文艺和体育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足够信任学生,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学生个体进行针对性教育,从而有效构建师生信任关系。
        教师应当先通过单独询问、日常观察与问询他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的学生个性品格、兴趣爱好、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当运用敏锐的观察力,深入洞察学生内心的想法,积极表扬学生身上的优点,指导学生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和电话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家校合作更好了解学生。
        之后,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交流与沟通,还可以创造一些时间和机会,比如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文艺活动和体育竞赛,倡导班级学生积极报名,踊跃参与各项文体活动。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多鼓励和激励学生,多与学生聊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缩小师生心理距离。
        最后,教师还应当进行个性化辅导,对于个别学生进行专项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内心的想法,及时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差,通过讲述自身经历和运用案例等,开拓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修正,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向未来、笑看生活。
(三)运用科学合理高效奖惩措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学生还未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受到参差不齐网络信息的影响,做出一些错事,或者表现为一些不良的行为[4]。犯了错就应当受到惩罚,但是对于学生的惩罚应当注意分寸,把握好一个度,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高效奖惩措施,可以更好教育学生,更好增进师生信任。
        关于惩罚方面的措施: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口吻稍微提醒学生,要求学生以后注意不要再犯这方面的错误;对于涉及到原则上的问题,教师应当足够严肃,认真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和惩罚。关于奖励方面的措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结合不同方面的表现,构建比较完善的奖励方法,比如可以将奖励对象分为乐于助人、文体活动、内务情况、综合评价等方面,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奖励的层次。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评价,评选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加大对这些学生的奖励和表扬。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新时期的高校德育教育中增进师生信任,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践,做好相关研究,结合当前的高校德育教育实际情况,明确高校师生信任品质缺失的问题,探究一、高校师生信任品质缺失的原因,结合自身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个性品格、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创设增进高校师生信任的策略,借助各类教育资源,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更好实施家校合作,从而有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增进师生信任。
参考文献
[1]祁光晓. 增进师生情感 消除师生隔阂——让网络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C]// 中学教育科研2018年第3期(总第226期). 2018.
[2]翁异静, 邓群钊, 吴嫣然,等. 高校师生信任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以浙江省4所高校为例[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8, 30(02):70-79.
[3]薛佳妮, 金明慧, 惠小静. 高校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 现代交际, 2020, 000(004):200,199.
[4]锦华 彭, 桂花 李. 高职院校师生信任关系的构建路径[J]. 现代教育论坛, 2019, 002(005):63-64.
作者简介:刘佳慧,1982年6月8生,籍贯:湖南株洲,女,最高学历:工程硕士,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