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翠香
龙岩市永定区龙凤小学 364100
摘要:人生就像爬楼梯,想要站在更高的地方需要一步一步的向上进阶,而学生也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发展自身。小学作为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这时的学生认知思维发展有着“进阶”的特点,所以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数学数学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进阶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所能实现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从“学习进阶”视角下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让学生一步一步攀升到数学的高峰。接下来,本文将对“学习进阶”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学习进阶;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引言:
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颗小小的种子想要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必须要经过发芽、成长等多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保持足够的阳光和水分,并且经历漫长的生长周期,才能成长为大树。而人就和树木一样,其成长也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还需要接受教育,每一个阶段的教育都是不同的,学生需要通过这些不同的教育,经过实践的打磨,逐渐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进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发展,而小学时期的学生,其认知思维发展具有“进阶”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时,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学习进阶”理论来引导学生进行进阶学习,以此来为学生未来攀登数学高峰积蓄力量。
一、理清“学习进阶”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明显的由形象到抽象、由易到难的特点,同时学习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加深递进的过程。基于此,“学习进阶”这一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而为了在“学习进阶”视角下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检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此来为学生设计进阶学习方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
二、基于学生立场构建数学“学习进阶”模型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就像是一棵大树,有着无数的分叉,但同时又盘根错节,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构建数学“学习进阶”模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2]。就以小学时期“分数”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它的核心是分数,但其内容包含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分数运算等众多分支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所处的时段对这些内容进行逐级分解,为学生建立进阶性的分数学习目标。像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让学生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掌握分数的读写、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可以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等。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意义,可以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构建数学“进阶模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方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数学学习进阶模型。
三、“学习进阶”视角下构筑数学教学新模式
在小学时期,教师可以基于“学习进阶”视角来开展数学教学的新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教学前进行进阶检测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规划后期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开展进阶检测,在检测时教师可以利用问卷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当前的学习现状,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这样教师在制定数学教学目标时会更加准确,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现状去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课《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为了更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情况,教师在本节课开始前,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检测问卷交给学生,问卷中的问题主要有乘法基础知识和一位数乘法以及其它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教师让学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填写,以此来了解学生对于乘法相关知识内容的储备量,并从中发现学生的薄弱部分,为接下来的学习定下基调。
(二)在教学中优化教学策略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并对实际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安排。但是即便安排的再精细,也会有疏忽的地方,更何况计划赶不上变化,面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突发状况,教师也应该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变通,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3]。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在原本的预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之前所学习的内容,可以在学前检测后进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所以没能顺利通过学前检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慢教学节奏,带着学生先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然后在慢慢过渡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以此来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在教学中自主进阶学习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因为年纪尚小,所以他们的学习能力还相对比较薄弱,但是作为教师依旧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知识,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思维。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可以为学生设计进阶学习任务单,学生可以根据任务单中的内容去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在学习完成后,在班级里分享每一项进阶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课《面积》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进阶任务单如下:1、了解面积的概念以及面积单位。2、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根据以上进阶学习任务单展开学习。最后,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都派出代表来分享自己小组的进阶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鼓励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使得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思维的进阶。
(四)在教学后进行达标测试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为了掌握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后对学生进行进阶达标测试,这一测试与前文所说的课前测试不同,它需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按照由易到难的为学生设计测试题,并让学生按照这个顺序去参与测试,以便于同时测出所有学生的进阶学习情况。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习进阶”这一理念它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时,依次进阶、逐渐深化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在“学习进阶”的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它可以让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顺序以及教学强度,以便于教师更加准确合理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让学生可以不断的汲取知识,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绍华, 张冬梅. 依据学情设计,实现学习进阶——对两个《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的评析[J]. 教育视界, 2020(11).
[2]顾晓东, 沈晓东. 在思维爬坡中实现策略学习进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例谈[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0(Z1).
[3]王茜. 由“平面铺陈”走向“深层建构”——"高观点"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J]. 小学数学教育, 2019, 000(010):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