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笑玲
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364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审美,陶冶学生情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予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多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接下来,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来探究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第一要义,特别是对于美术这种艺术类学科来说。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建立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学习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室应该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关键,打造高效的美术教学课堂,使得学生从小就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像美术这种艺术类学科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并且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同样也有很多问题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视角,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教师,不会主动思考。同时,还有很多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教学容易在学生上缺乏主动性。另外,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明明学习了很久的美术,绘画能力却依然不佳。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多多重视。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因材施教,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要要抓住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特质,然后再根据这些特质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教材内容以及教学任务,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保证教学任务可以高效、高质的完成。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其中可以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相契合的有以下两种。
其一,小组合作教学法
在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级尚小,所以在学习上容易依赖教师,但是美术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性,这样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进而促使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1]。而小组合作教学法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性,它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美术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付出努力,并且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也会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得以显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绘画能力,构建高效的美术教学课堂。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繁忙的大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画出他们想象中繁华大街的情境。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像是同学们平时逛街吗?街道上都有什么?这样一来,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结合实际去进行联想,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促使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其二,情境模拟教学法
在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还处于一个比较好动、好玩的年纪,所以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特别是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经常会因为枯燥而走神。因此,为了解决之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进而构建高效的美术教学课堂[2]。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音频以及图像等,为学生构建一个与所学画作相符合的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走进画作,从而去感受画作的艺术美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下雨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下雨时的场景,以及下雨时淅淅沥沥的声音,以此来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可以沉浸其中,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延伸教学,拓展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在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材中所能呈现的内容毕竟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将更多的美术作品和美术教学内容搬上课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促使学生美术图像识图素养的提高[3]。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将原本无法呈现给学生的美术作品带到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学习给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同时理解其中的文化,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加深层次的参与到美术学习中,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美丽的植物和动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一些珍惜的动物和植物图片,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动植物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学习美术。
(三)突出主体,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在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4]。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美丽的纹理》的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展示有关自然纹理的照片之外,还可以带来一些实物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自然纹理。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去观看树叶、树木、花朵等的纹理,并让学生捡一些落叶带到教室,并通过拓印的方式记录下这些树叶的纹理,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联想在对其进行添加等,使其成为一幅更加完整的作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不可忽思的重要作用,所以作为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师,一定要在教学策略上多下功夫,通过因材施教,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延伸教学,拓展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突出主体,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等来实现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得学生可以自主、高效的参与美术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进而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云金.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24):217.
[2]廖俊.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 000(004):P.216-216.
[3]张凤云.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 000(022):152.
[4]韩学军.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 学苑教育, 2019, 000(024):P.26-26.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项目编号:JZ190238;(福建教育学院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