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瑶丹
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实验中学丰泽附属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也要接受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今的学生学业压力非常大,导致心理负担也很重。如何能改善学生的身心压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小学体育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小学生的体能,是小学体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也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良好习惯;策略分析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小学体育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在高度的精神和学业双重压力下,学生的体质也大不如前。所以,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让学生能够长期坚持自主的体能训练,是小学体育改革的首要目标。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得到关注,让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是教师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锻炼项目,让学生通过合作、竞争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三)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和竞争,这两者之间的不断磨合,体验成功或者失败,并从中学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明白,自身的不足和优势,从而养成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优良品质,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养成良好习惯的策略分析
(一)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死板、压抑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在生动、形象的情境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保证体育教学的时效性。情境教学不能一味地只注重趣味性,那样,就是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锻炼的快乐以及具备的重要意义。
例如,教师在开展50米快速跑的教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的时候,就可以把动物界奔跑速度快,爆发力强的动物作为案例来讲解,如播放一段猎豹奔跑时候的视频,让学生可以模仿和学习猎豹瞬间爆发奔跑时候的动作。或者教师也可以播放一段专业的运动员在训练或者比赛时候,快速跑时的动作要领。
情景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知识中释放出来,让他们能够亲眼看到或者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提升他们的参与感,这对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很有必要。
(二)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形式,它让教学形式更加的生动、充满了乐趣。游戏教学让原本枯燥、静态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让教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之间互动学习,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开展游戏教学,体育教师要保证其教学的灵活性,不能一味的使用同一种游戏方法,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白体育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在开展乒乓球训练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运球,就可以让学生在球拍上进行颠球的训练,如果单纯的进行颠球训练,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创建一个颠球的小游戏,开展颠球接力赛。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成员一边走一边颠球,到达终点后,下一个小组成员开展边走边颠球,最后看哪个小组失误少,速度快的完成游戏。进行颠球的训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接球的准确度,还可以培养学生耐心。另外,团体项目的游戏,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体育竞赛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由此可见,可以让学生爱上体育,进而喜欢上体育。
(三)比赛教学
体育本身是一门竞技类学科,开展竞技比赛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在竞技比赛中,激发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是体育竞技比赛开展的意义所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要把比赛意识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时刻保持比赛的热情。但是,教师同时也要告诫学生,输赢虽然重要,但是不是比赛的唯一目的,比赛要在友好切磋的氛围下进行,保证彼此的身体不会受伤,这样比赛,才有意义。
例如,在开展球类训练时,在学生学会了基本的技巧时,就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公平的竞技和对抗。在比赛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避免受伤,再者就要在旁边进行技术的指导,关注每个队伍的表现,每个球员的技术动作,在比赛后期,进行总结和归纳,及时更正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鼓励和合理的评价。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当自己的技术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升后,就会对体育锻炼产生自信心,进而达到不断提升自己,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是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体能的同时,心理素质也能得到提升,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不服输、不轻易放弃的优良品格,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宫兵兵.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
[2]李宗珍.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3]邓耀凯.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