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药种植对中职生学习生药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布正兴1 杨成竹1 黄珍珍2
[导读]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布正兴1  杨成竹1  黄珍珍2
        1.云南省临沧市临沧卫生学校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
        摘要: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该课程所载生药种类繁多,连贯性不强,难学难记,为了提升中职生生药学的学习效率,我校特地开垦出生药园,栽培各种生药用于教学,以此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培养综合性的新时代药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生药;中职生;生药学
        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采收加工、化学成分、真伪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发、药效药理与临床应用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药鉴定、质量评价和中药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和技能,为制药生产企业、药材流通领域和临床合理用药起到有效地保障作用[1]。本门课程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生药,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该课程生药种类繁多,每种生药的格式布局一致,在课堂上学生极易感觉疲劳、乏味,严重影响该门课程的学习效率。
        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对生药标本接触较少,所以在生药鉴定方面,无法分辨生药质量的好坏,同时学生也无法运用“看、摸、闻、 尝”等最基本的生药性状鉴定,导致生药学的教学难度很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我校为提升生药学的教学质量,特开发生药园,种植生药用于教学,以此提升生药学的教学质量。
        一、生药学的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1.1在理论教学中,传统的生药学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在课堂中教师主要依靠教材、PPT中的图文,以及课外资料的辅助进行教学,学生则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此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少。而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热情维持时间短,一旦课堂内容比较复杂难以理解,一部分同学就会直接放弃学习。所以对于生药学这种连贯性不强、课堂灵活性较低、比较枯燥乏味、难记难学的课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于生药学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1.2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主要在实验室观察生药标本的显微结构,标本馆中的植物标本和中药饮片。但是实验室中生药标本、中药饮片和植物标本的数量有限,所以开展实践教学的次数较少,学生能观察的生药数量和种类也很局限,所以常规的实践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当前对生药学的学习需求了。学生要想获取更多的知识,还是需要到自然界中实地观察、分析、讨论和学习,以此对生药的外形特征、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
        2.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差
        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强,一般不会课前预习,课后也很少及时巩固复习,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他们学习需要老师的监督和耐心反复的讲解。上课时一旦课堂内容较难、师生互动较少或者是知识点比较枯燥乏味时,学生就非常容易开小差,导致课堂质量差,学习效率低。因此要想提升生药学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进行更多的师生互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药学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2.1课堂上师生互动困难
        新课改在教学中更多强调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更多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但是生药学教学内容复杂,涉及生药种类繁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靠抽象的图文资料与学生互动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对课堂失去兴趣,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我校采取开发生药园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在课余时间可以自行去药园认识生药,在课堂中教师也会直接带学生去药园进行教学,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2野外实践课开展困难
        生药学所载生药数量繁多,教师在教学时单靠课堂上的视频、图文和标本等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接触到自然界中的生药,进行更多的实践学习。但是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还未成年,身心等各方面还不成熟,无法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因此将学习带到野外学习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学校组织野外学习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也需要花费较大的师资力量,必须保证足够的老师监督学生,同时进行野外学习指导。这就使得学生野外学习的机会很少甚至很难展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特地利用学校空地开辟出生药园进行生药的种植,以便教师在上课时能够充分利用生药园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践,以此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
        三、我校“生药学”教学成果
        1.理论教学多样化
        在理论教学中,我校传统的生药学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但是伴随着生药园的建立,我校的教学方式变得比较灵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逐渐增加了讨论法,现场教学法和PBL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2]),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同时教师的授课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老师经常会带着学生到生药园,利用栽培的生药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听老师讲解。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说让学生分小组在生药园中观察重楼、半夏、天南星这三种生药,观察这三种生药的外观性状,找出它们间的异同点,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些生药的药用价值。然后老师会随机进行小组抽查并打分,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
        在我校利用生药园进行教学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很浓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开始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多,整个学期下来,学生对于生药园中的大部分生药都能准确识别,并能说出这些生药的基本特征,且他们的学习成绩比往年的学生相比明显提升。
        2.实践教学多元化
        老师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是很重要的,这项工作应从专业基础课就开始做起。所谓独立工作能力也就是指实践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能力等[3]。我校一直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生药学实践这一块,除了到实验室观察生药的显微结构,以及到标本馆进行参观外。我校利用生药园让学生体验生药种植的全过程,刚开始由老师一边种植一边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学生在旁观摩学习,然后留出一块空地,让他们自己种植,自行管理。最后在本学期即将结束时,由老师对学生种植的生药进行点评,并让他们利用自己种植的生药制作标本,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全校举办生药交流学习活动,展览标本,并交流学习心得,最后发动全校师生一起进行网上投票,选出得票最高的前十名进行奖励,以此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并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自从建立生药园后,通过观察发现我校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四、总结
        我校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生药园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主动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使得我校生药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上升,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建议中职卫生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生药种植区,种植各种生药供学生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改霞.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技创新报道,2020(15):207-208.
[2]郑承剑,韩婷,黄宝康等.药用植物学PBL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 7) : 91-92.
[3]秦宣云,李军英,郑建梅,等. 融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
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高等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
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5):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