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怡
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校 江苏昆山 215333
摘要:小学生承载着希望与未来。他们的成长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因此,要加强对小学的培养。在学习中,要和学生形成互动,让教师和学生间碰撞出火花,让他们能够彼此走进各自的心灵,彼此相互了解和沟通。只有师生形成互动,才能为学生成长创建良好氛围,才能使学生茁壮成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在美术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师生形成良好互动,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使学生充分信任老师,老师也能对学生全面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彼此的世界,才能全面了解学生,让他们更好、更快发展。
一、小学美术课堂现状
第一,课堂无法吸引学生,教学手段的固化对小学生来说会大大拉低课堂吸引力,教师公式化的教学流程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惊喜,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在课堂中倦怠,所以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眼前一亮,有学习的动力,美术课堂才能“活”起来。
第二,课堂具有局限性,教师和学生美术交流仅仅囿于课堂,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课堂中,对于生活中或者社会中的一些美学无法和美术课堂联系起来,学生学习和消化的知识都在课堂中完成,知识无法调出运用,也无法扩大知识面,学习自主性就相对会弱一些,不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和美术兴趣的培养。
二、互动教学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
巧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小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是第一驱动力,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索然无味,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并不是形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采取的能把相关信息用最高效的方式传播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误解了多样化教学的内涵,教学方式换汤不换药,学生兴趣自然不浓,所以教师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看到美术多样性的同时更好的吸收知识。
在上课之前,教师就要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愿意跟着教师继续探索,而非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进行听讲,教师用有趣的语言结合动画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配合自己学习。比如在进行《机器人》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课堂要迎来一位新朋友,它比我们所有人都聪明,也比我们所有人都听话,它不吃饭就能充满精力的吃饭学习,大家猜猜这位朋友是谁?学生肯定会被教师的这一番介绍激发起好奇心,争先恐后想知道新成员是哪位,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出今天的主角-机器人,学生看到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在好奇的推动下,学生更愿意听教师接下来的描述,教师就能轻松展开教学,也不用担心学生会对这类科技产品不感兴趣而影响课堂效果。
(二)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升课堂魅力,让学生学习中不容易产生疲倦感,能在教师创设出的氛围中积极思考,用心感受。
比如在学习连环画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连环画,翻动几页让学生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连环画和我们平常接触到的画有很大的区别,一本连环画每一页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最后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场景或者故事,而且内容通俗易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生之前上课的状态,从上课铃响开始,到课堂结束,这45分钟里学生在干什么。首先上课铃响了之后大家都坐回座位,然后看黑板看书,最后练习,到下课,这一整套流程,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一遍,教师让学生回忆之后作为旁观者把这当成一幅连环画画出来,结合连环画的三大组成部分:封面、文字、图画,让学生创作一幅作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互动。
(三)发挥想象
利用多媒体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有时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就大大降低,学习起来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红色的画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明白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组成的,教师如果把这两节课分开进行,就分裂了三原色,而且到下节课学生说不定都不记得本节学习的内容,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两节课合并起来讲,但单讲红黄蓝未免太多单调,教师在确保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三原色之后,在多媒体上把红色和黄色叠加看看会出现什么颜色;把红色和蓝色叠加看看会出现什么颜色;把蓝色和黄色叠加看看会出现什么颜色以及三种颜色叠加看看会出现什么颜色,最后再放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告诉学生里面所有的颜色都由三原色组成,学生就会想象粉色是什么颜色形成的,白色是什么颜色形成的,天上的小鸟是什么颜色组成的等等,启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有更多创作灵感。
(四)增强动手能力
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其实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够很大程度上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找一些需要学生构思的内容,让学生去动手操作。给学生一个主题,这比单纯让学生照着绘本画有乐趣的多。比如,在进行《我设计的服饰》这一课时,教师在带领学生们欣赏完课本上的作品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设计一件衣服,可以是上衣,也可以是帽子、裤子等物品。然后自己填色,最后上交。交完之后,教师不要着急打分,可以让每位同学简单概述一下自己的创作理念,为什么会这么设计,为什么会使用这个颜色等等,之后根据整体情况进行评分。这样一来,学生的绘画能力,设计能力以及表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构思习惯,对自己的创作学会表达,学会为自己的作品发声,通过创作灵感胃作品增加附加价值,帮助学生找准方向。教师的这一教育方法也能增加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愿意在美术课堂中付出精力,愿意主动动脑。利用学生的动手能力来开发学生美术思维,既能让学生一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看到美术的独特性,同时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描述自己创作理念的过程中,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和性格,有助于教师之后因材施教学方式的展开。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课堂充满生机,把教师和学生的兴奋点调动起来,使教学充满活力。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让互动在开遍整个教学。
参考文献:
[1]吴伶俐.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10):293-293.
[2]方美丽,赵宝坤. 课堂教学浅析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方程[J]. 科学咨询, 2019(42):63-63.
作者简介:张圣怡(1990-10),女,汉族,籍贯:江苏昆山,当前职务:小学美术教师,当前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美术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