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凤
广东省罗定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 527200
摘要:作文教学的必经过程是作文修改,作文修改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法宝。学生作文的分数就是语文成绩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毕业班教学经验,以及作文教学的实践收获,进行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修改;实践方法
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要求“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同样这样要求。据此,笔者从作文修改这一环节去实现高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水平。
我们目前的作文修改现状,很大部分教师还是几十到一百多本改,一本一本改,劳而少功。这个过程,教师花上比较长的时间,等改完了,学生又几乎忘记了自己写了什么内容的作文了。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对作文无兴趣,甚至害怕写作文,这就导致了作文教学的低效性。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里强调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只要引导就行。换句话说,就是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展示交流。凡事主动了,必然会有进展。学生主动修改作文了,必然会在写作上有所提高;教师主动改变教学方式了,必然也就会在教学上有新的感悟。下面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作文修改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修改的步骤
教师在作文修改过程中应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哪些内容,引导学生修改作文以何种态度,何种方法进行修改等。首先,教给学生一些常规的作文修改符号。其次,引导学生修改之前先阅读文章几遍。叶圣陶先生更是认为“修改稿子不光是‘看’,要‘念’。”教师引导学生在修改之前进到阅读文章几遍,先弄懂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再进行修改。最后,引导学生按照写作的基本流程进行修改,先要从大处着手。写作文章的基本流程是: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所谓千古文章意为高,教师在引导学生修改时应先从文章的审题立意落手。先看文章的立意是否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再看文章的立意是否明确,谋篇布局如何,如记叙文是采用线性结构还是块状结构,如线性结构,则看有没有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有没有善于描写;有没有下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有没有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最后,再看文章语言表达如何,表达上还要留心改一下错别字,病句等。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所以,教师只要在每次进行修改作文时进行细心引导,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在脑海里形成创作文章的格局。这就达到了既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也高效地在学生脑海里根植了创作好文章的苗子。
二、实践修改的方法
1、师生互评法
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中挑选优、良、差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多媒体拍摄或投影,引导学生共同修改文章。
教师在实行此法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因是示范而全包了修改的整个过程。教师应该始终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导学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去自主学习修改,先独立进行修改,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相互之间展示交流自己修改的情况,最后教师再进行小结并提醒注意的问题;亦可采用分组辩论修改的方式等。总之,教师就要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教师只要在旁适时补充、点拨,并注意提醒学生要带着欣赏者的眼光去修改作品,既要舍得肯定作品的优点,也要懂得提出修改的建议。这样,采用此法既起到了示范作用,也树立学生下次自主修改的信心。
2、生生互评法
所谓“生生互评法”指的是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文章进行修改。教师一般同时任教两个班,可以班与班之间的学生作文进行互换;一个班内也可以分组与组之间互换、学习小组之间互换等。当然,此法要想收到好的效果的话。首先,就必须要选好专门负责督促并指导的负责人(或小组长)。最好每五六人找两个负责人,这样可以提高修改的效率与质量。其次,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按修改的步骤进行,还要明确每次作文的修改重点。因为作文教学必定是按知识点进行的,如:作文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所以学生修改作文时,要两手抓,抓好修改的步骤,抓好修改的重点。这样的作文修改,既起到了加深写作流程的认识,也击破了该次写作训练的重点。最后,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在修改过程中既要看到优点,也要提出修改建议;既要打分,也要写好评语;既要写上自己的班别,也要写上自己的大名以及座位号。此要求既促使学生认真对待作文的修改,也能方便教师了解哪位学生修改得如何。这样的生生互评作文,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可以相互之间共同讨论交流修改的方法,可以学得同学的优点,同样也可以避免和同学一样的习作缺点。那么,学生的思想就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这样的写作教学课堂学生越上越快乐,自然也就高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了。
3、自主修改法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自主修改法即是叶先生所强调的意思。自主修改,不是说让学生写作完了以后马上自己修改,而是先按照惯例把作文收上来,放上三五天。期间,教师要大致翻阅一遍学生的习作,了解学生该次习作主要有哪些优点,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把这些优点与问题都记录下来,然后编写好作文修改的导学案。导学案内容最好包括:习作的基本流程及流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习作训练的重点知识点;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习作中突出的优点等。待时机成熟,学生冷静并清醒后,找一节课把作文分发回给学生,教师再针对该次习作本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习作中偏偏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要求学生站在欣赏者的角度重新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放上三五天的原因,一是学生写完一篇作文后,个别已是绞尽脑汁之时,根本无法有精力进行修改,更不会在原作上蹦出新的思维火花。二是个别学生对自己刚创作完的作品满意度很高,根本无法站另一角度来进行修改。三是先把作文收上来,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有大致的了解,寻出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优点,方便编写该次习作的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说老师“偷懒”的说法,这样才不会破坏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其实,有了师生互评的基础,生生互评的巩固,学生自评的过程就更有针对性了。
作文修改过程是写作加深认识过程,是自我反省、教育、提高的过程。作文教学中,教师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经过多样的修改实践,能准确记住写作基本要求,对写作相关要领越来越深刻。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因此,只要学生养成了修改作文的习惯,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能培养出修改作文的兴趣,那么写作能力就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 (2017.7重印)ISBN978-7-5041-900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020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