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赟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510500
摘要: 本文基于康德提出的图式理论,通过最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献综述,探讨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运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是否能有效消除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感,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成绩。
关键词:图式理论,以读促写,写作教学
图式概念由康德于1781年提出,他认为图式是一种认知形式结构,是一个在创造过程中实施的规则。后来,巴特莱将康德的图式理论进一步发展,提示了图式在知识习得中的作用。皮亚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图式理论与认知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发展的图式理论。他认为图式是认知的结构。现代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鲁姆哈特发展了图式理论,认为图式理论是关于人的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怎样使知识的表征以特有的方式去应用知识的理论。(转引自谢秀兰,2015)
根据现代图式理论的特点,图式理论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语言图式。其中,内容图式是指关于现象、物体、思维的概念或其他相关概念,包括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或亚文化等生活方式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具体某一学科或阅读材料中的相关专业知识。形式图式是指文章的结构,如框架排列、结构安排等,也被称为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语篇语言结构和形式结构方面的认知。语言的语义结构和形式结构与哲学、民族、逻辑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联,这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研究图式理论,在英语学科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听力、翻译还是阅读,词汇,写作等方面,运用图式理论指导,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写作作为检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的载体,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当中运用图式理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图式知识,促进其写作的顺利展开。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的可行性与必要性”。H.G.Winddowson曾在“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中表示,阅读和写作可以贯通在一起进行教学。在他看来,语言学习者应当通过阅读来加强与丰富写作能力,通过写作完善也优化阅读能力,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时,应当激发学生的相关图式,提取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词,句在文章当中的阅读,提取和积累,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归纳和思考,为将要进行的写作进行必要的铺垫。做到有词可用,有句型可仿,有话可说。运用图式理论可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内容及形式等三种图式。具体来说,就是建构语料库,即从词汇选用、基本表达、写作思路、写作模版、写后反馈活动等方面,从细节到整体、从基础到提升,形成多环节的完整的思维过程,成为指导性强、操作性好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范例。钱阐述了教师如何利用图式法确定教学流程:教师在将一个题目拿给学生时,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图示法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首先是将写作任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联想已有的作文结构和词汇,然后在讲解范文时整理整个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找出它的大体框架,向学生讲解文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词块,再创造语境让学生联系学到的新知识,最后整理写作任务的思考思路和相关资料,并延伸相关知识,阅读学生中的优秀作文。
(钱婉莉,2015)
由此很多研究者根据此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当中的流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引进并运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的扩展与延伸,能够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与写作的含义,能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带着兴趣与思考去练习,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阅读与写作二者能力的共同提升。高阐述了以读促写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促进“以读促写”:1、通过阅读增加语感。2、通过阅读将写作主题趣味、生动化,激发学生写作激情。3、通过对阅读题目的仿写,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写作。4、激发学生语言表达,有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高新辉,2018)王则以一篇文章写作为例,说明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应用以读促写:1、阅读材料。理解文章的主旨。对于文章中出现的词组、典型例句等语言知识进行分析,以便于学生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2、指导性写作。老师先为学生设定跟阅读有关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进而确定自己将要写作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主题。课堂上学生就能完成摘要写作,但是在课后还需要学生进一步完成,让写作的内容尽量丰满,并在完成写作后与小组成员沟通交流。3、写作后的总结评价。在学生完成阅读与写作任务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总结,并设计下一个学 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王秀平,2015)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进行“以读促写”行动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更多的是理论性的文献(赵建聪,2018;林丽萍,2019;白增力,2019;卢铭,程连涛,2019;邓娟,2019;吴小红,2019;赖爱娣,2019;李娇2019;李观清,2020;),论述的是为什么要进行“以读促写”,意义及重要性。在硕士论文当中极少见到开展相关实证研究。(陈畅,2019;周慧敏,2018)所以,在初中一线英语教学当中,我们很有必要开展相关实证研究,行动研究等,以获得更多如何操作以及后效的观察和收集等一手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谢秀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图式理论应用研究[J].English Teachers. Vol 15.No.24.2015.
2.钱婉莉.词块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学困生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Vol.12.No.3.2015.
3.高新辉.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以读促写.[J].才智﹒创新教育.2018.
4.王秀平.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教育﹒基础版.2015.
5.赵建聪.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J].教研教学理论.2018.
6. 林丽萍. “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
7. 白增力. “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
8. 卢铭,程连涛. “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9
9. 邓娟. 初中英语主题式以读促写写作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9
10. 吴小红. “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法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 2019
11. 赖爱娣. 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文教资料. 2019
12. 李娇.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实“以读促写”[J] 文教资料. 2019
13. 李观清. 以读促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研[J] 成才之路. 2020
14.陈畅.“以读促写”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行动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9.
15.周慧敏.“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广州: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
作者简介: 龙赟,1977年4月,籍贯: 江西南昌,女,最高学历:教育硕士,职称:中教英语一级,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