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维基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中心小学 364109
摘要:科学探究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能够为教师优化教学提供新的思路。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科学探究教学法更加侧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本文首先对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日常应用教学实际情况,具体阐述了科学探究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科学探究教学;小学科学;科学教学
引言:小学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今后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众多学科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性学习方式,主张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非把科学知识单纯地灌输给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单一地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机械式的记忆和学习,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惰性,进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因此,立足素质教育背景,教师要积极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所谓科学探究教学法,其本质就是基于实践学习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强化课堂教学体验,将学习概念及相关的理论性知识的过程和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有机的融合,借助教师的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在参与答疑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吸收和掌握。因此,从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应用理念中不难发现,其教学价值和应用意义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尊重,课堂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纯的讲授,而是在师生有效的互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发现,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真正将课堂归还给了学生。二是教学过程更加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较于以往教学模式而言,科学探究教学法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分析,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去答疑解惑。基于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质疑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分析能力的培养,更加贴合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特征。三是强化互动教学,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的轻松活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型课堂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着教师讲解的知识。这样的授课过程不仅相对枯燥,且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薄弱。而科学探究教学法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围绕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或者情境,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模式自主的进行发现和学习,从而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的“活”起来,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同步的提升。
二、科学探究教学法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策略
1.巧设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应用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征出发,科学化的设计导学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于小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保障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才会主动地参与探究,主动发现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意识,获得科学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和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小学生学习特征为出发点,结合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性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探究。例如,在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回形针、瓶盖、橡皮、苹果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提出问题:“先观察以上物品,大胆猜测一下这些物品种哪些可以在水中浮起来?做好记录后进行实验验证,并思考为什么。”通过教师这样的教学问题设计,学生可以在积极地参与过程中进行猜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代替教师的讲解过程,让学生交流、分享实验结果,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由教师作最后的总结,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沉浮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以生活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科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效探究学习
在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除了设计教学问题之外,还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需要,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设置学习角色,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探究。值得注意的,在设计情境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避免难度过大从而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结果情况的出现,同时也要关注情境主体的设计,尽量简明扼要,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目标性。例如,在学习“指南针”这一部分知识时,学会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是学生的重要技能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一艘大船在海上航行,出发时风平浪静,到处都是一片怡人的景色。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必须马上驶回港口躲避风雨才更加更全。可是在茫茫的大海中也没有建筑物作参考,应当怎样辨别方向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学生们很快就能够融入到指南针的使用情境中去,在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实现对相关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理解。
3.引入趣味现象,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知识内容,这些知识不仅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许多趣味性现象,在科学知识的背后也有许多趣味性的科学活动。基于学习教学这一实际特点,教师在应用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就可以以生活中的趣味现象为契机,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光和影”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手影视频,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明明只有一双手,但是在灯光的配合下却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呢?”这种趣味性的现象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自主地参与探究影子的奥秘。通过灵活的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将科学探究教学法和日常科学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在趣味现象的探究过程中达成有效的课程教学目标。
总结: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出发,科学化设计教学流程,最大化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以学生生活情境为教学基础,整合课本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就一定能真正让学生爱上科学,会学科学、学好科学、用好科学,从而获得科学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和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资料:
【1】张志明. 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 教育科学:引文版: 194.
【2】李耀峰, 马怀志, 徐文哲,等.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研究[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 0.
【3】李勇刚. 小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科学(全文版):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