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OBE 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陈秀玲、王德选
[导读] 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懂技术、能服务、知营销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
        陈秀玲、王德选
        重庆,401228
        摘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懂技术、能服务、知营销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培养人才不仅仅是技术、知识的继承者,还应该是懂感恩、知礼仪,技术、知识的创新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多元复合型跨界人才的培养。
关键字:OBE、跨界、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需要一技多专人才,尤其是今年突发疫情的紧要关头,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非常时期,口罩、防护服、生活物资品紧缺等的特殊需要,“999感冒灵方便面”、“全球第一家的五菱汽车企业做口罩”、“比亚迪生产防护服”、“格力电器成立医疗科技公司”、“中国石化卖菜”等“跨界”企业推出众多举措。这足以说明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多元复合“跨界”型人才,不能仅仅依靠“一技之长”就行,而是需要“特种兵”,既要会搞科研,又要会推销;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如何跟他人讲自己的技术,还要学会融资等能力。
        那么高职院校不单单需要培养普通的技能型人才,而是唯有改变传统固有的思维,跟进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一技多专人才。尤其是当前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只有顺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方向“互联网思维”,才能有立足行业之本。
        本文以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大数据与自动化学院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智能制造专业为例,详细阐述基于OBE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具体研究目标、创新思路、教学实施过程等。

二、研究目标
        基于OBE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借助OBE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习得能力和习得结果为目标,旨在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强调结果达成,如何挖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跨界意识,激发学生适应新时代快速发展的潜能,使学生深入领会未来社会,不仅仅需要“一技之长”的专项人才,更需要多元复合技能型人才。
三、创新思路
        基于OBE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多元共享的专业技术群、营造良好的“三方联动”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将“跨界”思维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需要创设“跨界”环境,培养一技多专人才,需要给足学生的成长空间,挖掘学生的“跨界”潜能,提升学生“跨界”思维、创新、创业能力。
        四、教学创新实施
        基于OBE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具体应用到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大数据与自动化学院的人才培养上,依托专业课程进行从教材、课堂、考核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创新和实践研究。
        1. 开发基于OBE的课程改革体系
        (1)教材改革   
        将“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以Python课程、Hadoop大数据基础为例,打破以往以章节为统领的教材范式,学生学了许多章节知识后,并不能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的诟病。而是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专业课程以项目化、任务式组织,将知识点分散在多个不同的游戏中。将知识点以成果导向的游戏方式抛出,配备以具体任务实现的操作步骤,涉及到的知识以“相关知识链接”的形式阐述,并且对深层的知识点辅助以“知识拓展”实现延伸。做到成果导向引领、任务实施实现、相关知识链接和知识拓展四步走。
        (2)课堂改革
        改变以往的教师一言堂授课方式,转变为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配角的授课方式。

将专业班级学生6个人为一组,课堂上分为小组计分、个人计分,提倡小组成员互相帮助、跨组帮助计分等方式,鼓励全员参与到课堂上来,课堂的小节或者项目的总结需要每组成员以抽签的方式选出发言代表,实现到课堂的前面进行项目内容或者知识点的展示以及回答其他组成员的提问。教师则以课堂统领全局的角色实现知识点的补充和总结,并多各个小组实现点评,从而得出小组的小节分数,激励优秀学生更优秀,鼓励后进学生敢于参与、发言。
        2. 构建高职院校跨界教育环境
        (1)创设跨界社团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具有跨界意识、创新思维,成立大师工作室,创设跨界社团,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融入到创新创业社团中来。倡导“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的社团宗旨,成立“遇见·创意”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意微信群,每周开设创意活动,并做到与当前技术、企业的需求与时俱进。
        (2)开设跨界课程
        将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社团聚集到一起,除了学生之间的创意外,还成立大师工作室,邀请具有跨界经历、经验丰富的教师宣讲、优秀毕业生回母校演讲的方式带动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跨界意识。
        3.推行“学、做、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
        针对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智能制造专业的数据大、智能化特点,推行层层递进的“学、做、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力主推行“学习+实践+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 生产实习 + 顶岗实习(企业锻炼)+ 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并对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质量监控、考核标准等进行了规定,努力使每个层次、每个环节都体现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
        4.营造良好的“三方联动”氛围
        培养人才不是简单的学校的事情,而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需要营造企业、学校、家庭三方联动、共同参与的积极氛围。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与时俱进跟进技术的发展,企业用工需要,定期组织开展深入企业、走人家庭的各项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技术需要,个人自身的特点,从简单的物理课堂走出去,学起来,把知识学活,把技术活学活用、实践带动知识、知识牵引技能。
        五、结论
        挖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基于OBE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教育元素,开发基于OBE的课程改革体系,构建高职院校跨界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学会用“跨界”的视角学习、提升自己,切实做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制度到氛围、从理论到实践、从理论学习到体验学习、从跨界精神的培养到跨界技能的训练、从线上课堂到线下学习等各个方面,培养高职学生团结互助、你争我赶的积极向上学习热情、学会利用碎片时间养成跨界意识、跨界思维,真正理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1+X证书制度的内涵,深入体会当前社会需要的多元复合技能型人才的紧迫,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从而实现培养多元复合型跨界人才。
        
        参考文献:
        1. 柴丽芳 蒋雯,基于OBE理念的跨界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设计,2019, 32(19)
        2. 刘吉兆… 等…. 基于 OBE 理念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教育现代化,2019,6(89):6-8.
        
        
作者信息:

陈秀玲、女,1975.10,教授,籍贯:山东省滕州市,研究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邮编:401228
王德选、男,1972.11,籍贯:江苏省赣榆县,研究方向:智能制造。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邮编:401228

挂靠课题:《基于OBE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3733
挂靠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Y201043



邮寄地址:重庆市长寿区菩提东路2009号,陈秀玲收,182232066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