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改进和创新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孟宁宁
[导读]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体系对于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摆脱甄别、筛选人才的这种功利模式
        孟宁宁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 253500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体系对于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摆脱甄别、筛选人才的这种功利模式,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为高中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对生物感兴趣、并顺利理解生物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实验教学的深入探究,不断地让学生更多地去实践生物知识,满足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生物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进行生物学实验对于生物学学习过程至关重要。正确而科学的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和深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示范课程,即老师向学生演示生物实验。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必要进行带有趣味性的生物学实验,通过有趣的生物学实验唤起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知识的研究和学习,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要想实现新时期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把握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立足于这些问题,才能够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1演示性实验仍旧盛行
        演示性实验是当前很多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式是教师自身对相关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学生以观看的形式参与到实践当中。这种演示性实验的优点是在教师的统一讲解下对教学进度有一个有效的把握,但缺点是学生不能够亲自参与到其中,对于实验当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不能够亲身体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同时有些实验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实验设备的限制,学生亲自实验的机会较少,也只能实施演示性实验。
        1.2缺乏明确的实验目标
        高中生物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工具性和实践性。但是,在大多数生物课堂上,许多老师经常都是让学生对一些理论的知识进行记忆和背诵,而没有进一步地加强高中生物知识的实践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仅停留在理论基础上,而不具备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专题五《DNA和蛋白质技术》中的“DNA粗提取和鉴定”这一内容时,对DNA的鉴定要选用二苯胺,为什么不能用甲基绿对其进行染色从而确定生物的组织构造?为什么用二苯胺鉴定时要沸水浴加热后再冷却?为什么二苯胺试剂要现配现用?如果不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实验,他们将缺乏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以及致使他们对实验细节和原理的理解不足。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在明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之后,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应该制定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利用有效的方法促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该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在实验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生物实验;而在实验后,教师也应该做好实践的总结工作。
        2.1立足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的准备
        做好实验的准备是实施实验的基础和前提,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前为了能够使实验更好地开展,就必须要让学生立足于课程教材,针对教材当中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准备。比如在教学《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等问题进行探究,经过问题的提出论证、实验探究、实施总结等几个步骤的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加强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在课堂上,通过光照和黑暗情况下的植物生长情况的对照,探究出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进行“温特实验”,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实验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
        2.2构建实验模型
        实验模型所呈现的方式大多都是实物模型,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在这些实物模型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对模型进行操作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学习对象的重要知识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建模当中,通过学生自己构建的模型,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比如,构建细胞分裂进行演示的橡皮泥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NA分子结构模型等等。如在DNA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乒乓球、橡皮泥、可乐瓶等可用的实物工具来进行建模,在建模过程当中,学生根据自己已经获取的DNA分子结构的知识点进行建模,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构建成DNA分子结构模型,对DNA分子结构模型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更加深入和清晰的认识。
        2.3创新实验顺序
        对于一般的生物实验来说,书本上都会有实验步骤,也会给出已经预想的实验结果。这些步骤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做实验的思路。所以,在创新实验顺序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爱好来开展实验顺序,得到不同的结果或者相同的结果,从而总结出原因和经验。有的同学可能从最喜欢的方面着手,有的可能从想知道结果的方面人手,不定性的要求学生的实验步骤,可能学生会收获到更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循规蹈矩,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实验步骤的改变。这样,对于高考实验的改错题,也是有帮助的。顺序删减或者颠倒,这些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体验。
        2.4实验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在生物实践中,只有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才会积极钻研和深入创新。因此,生物教师应激励学生解放思想、勇于猜想,大胆向教师和优秀学生质疑问难,进一步养成敢疑和善疑的优秀品质。比如:在进行有关实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进行成功演示,与此同时,鼓励一些学生提出异议,假如用另外一种物质替代会出现什么结果?教师应该及时赞扬这些学生的敢于质疑的精神,并依据他们所见所想进行替代实验,发现一些异样的现象,结合这一不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如此一来,学生很快就能够归纳出正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成功的原因。并且有了错误的实验示范作比较,学生们会对此次实验的印象更加深刻。
        2.25明确分层教学原则,关注每位学生学业诉求
        在分层实验实践中,结合班级学生目标、能力,开展生物学分层教学调研活动,根据学生的选修方向,优化不同层次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教学任务需求。对于部分艺考生,只需要六门选修课中通过三门,在生物教学上采取战略性撤退思路,以兴趣为主;部分未选修生物的考生,以生物水平测试为主,可以对其进行细分两类,一类是基础较好的学生,需要获得A级目标;另一类为基础一般的,达到C级即可;选修生物学考生,该类考生是要参加高考的,因此从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提高教学任务,提升学生高考成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实验的创新教学是新时期背景下对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更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谯思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与创新策略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76-79.
        [2]孙超.高中生物分层走班制教学调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3]徐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7(Z1):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