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珍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 自贡 64300
摘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必须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素质教育为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育思想,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切实把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从事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就业,更应将课程思政建设放置于突出位置,把德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入分析、发掘开发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本文从课程思政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入手,描述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提出了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课程思政的方法。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研究不足,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同行批评。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一、课程思政与职业教育
课程思政是指采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学校教授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切实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素质教育为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强调以德为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采用“三全”育人的形式,将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追求协同相涨的效应。
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始终要把德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入分析、发掘开发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扎实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培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维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最终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这方面,许多高等学校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创造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而在这个改革的浪潮中,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探索的步履还比较艰难,不少工作还处于初探阶段,还有很大的工作空间。
二、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发掘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价值观的引领者。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课程思政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原因有很多。有教育工作者主观认识不足的原因,也有客观能力局限的原因。本文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运用角度,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工作进行初浅探讨,希望能得到广大职教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有机融入到课程标准中
教师应明确本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或岗位(群),明确该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能力、技术技能和素质要求,科学的制定课程标准。
各专业均需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总体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细化到培养规格中,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培养规格,再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之中。
由于不同专业的职业面向不同,岗位或岗位(群)涉及的工作任务不同,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会不相同,每门课程的侧重点也会有差异,这是允许的。比如,在加工制造类的专业课教学中,如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车工钳工焊工等专业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可以结合中国制造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教育学生坚持“四个自信”、培养爱国精神。
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要把“不做假账”、“自觉纳税”的职业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诚信教育。
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要把“敬业和友善”、“关心关爱”的职业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从友好微笑服务等文明礼仪教育中体现核心价值观。
在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把择优决策的取舍观、艰苦奋斗的创业观等方面的职业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教育等。
(二)把握精准选择思政元素的方法
一方面,要精准地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为思政元素的发掘打好基础。通过分年级分专业多维度调研,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罗列需求清单,在教师中展开讨论。将学生需求分类为正面需求和负面需求。对于正面需求,在后续教学中应予以巩固和升华;而负面需求,则需要纠正和引导。
另一方面,要掌握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要求。通过调研,对应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提炼出需要学生在校期间提升和巩固的素质要求。
第三,将学生需求与岗位需求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共性与矛盾,罗列出需要学生提升的正面需求,需要学生摒弃的负面需求。再结合课程的特点,有机地将素质教育点作为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
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将岗位要求中设计到的素质教育点有效结合课程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载体,通过合适的载体把素质点有机地融入知识的传授中,切实把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比如,青年学生都比较自我,崇尚自由和无拘无束。但是,企业文化要求员工要有服从意识,要遵规守矩。前者,无可厚非,但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员,学生中特立独行、唯我独尊的需求则需要教师引导和纠正。在专业技能课教学中的要求规范操作时,教师以身示范,通过对操作要领的讲解、分析、演示,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
三、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好课程思政
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需要精心设计,而不是教育工作者即兴发挥。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让思政教育自然而然不矫揉造作?需要教师做大量准备工作。
(一)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通过对思政元素的发掘,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设计中,适时向学生传达思政信息。以下是某校机加工专业《机械制图》中“画法几何”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不能“生搬硬套”、切忌“牵强附会”,否则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结合当今学生的思想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问题引领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成果导向教学,善于用当今学生能够接受的话语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的讲授中;由“填鸭式”转为对话交流,构建“学生”为主角、教师引导的互动交流模式;教师要经常性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提升自己课程思政的功底,确保专业课程上出“思政味”。
(三)积累思政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依据不同性质的专业课程,收集大量与专业课相关的思政信息资源、典型案例,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提炼出对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资料载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比如,某校会计教师在讲授《会计基本技能》中珠算技能时,事先收集了算盘发展演化的视频,教学过程中适时推送给学生观看,启发学生观察算盘外观,得出算盘越来越小巧、轻便的结论,进而认识到中国人民热爱钻研、充满智慧的品格,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算术文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2017-12-25
[2]张娟,杜建华.论工匠精神在中职教育中的实施[J]职业2018,(24):30-31
[3]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01-24
[4]教育部.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Z].2019-06-25
[5]李繁.中职思政课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0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