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方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积极教育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理解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正确认识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并在落实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以高校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重新整合、建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高校文化建设;思想政道德建设;影响;对策
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是各种观念形态、意识形态的外部因素的综合。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系统”,其思政教育色彩更为浓厚。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以积极的眼光认识高校校园文化,以此为切入点,落实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层结构及功能
1.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的,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与教育落实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它承载了学校价值观念的物质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活动形式[1]。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教师共同创造了校园文化,同时他们又利用自身的积极作用,维护了校园文化。
2.高校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在深入研究高校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时,可以将校园文化理解为四个内容,
具体如下:

表1 校园文化深层结构
3.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第一,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教化功能:即它能够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以及政治思想形成、学生的角色认知有着直接的教化,对学生的行为有着直接约束作用[2]
第二,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了:即它能够引导学生从审美情趣到理想追求等方面实现“理性——感知”的转变,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三,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即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共同的理念信念,让学生们在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等方面形成共通;
第四,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激励功能:即它能够激励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产生浓烈的自豪感,并且促使学生成功感的形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
1.高校校园文化,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硬环境”
从校园物质文化来看,学校的建筑、设施、设备的建立,实际上都是在一定
文化观念支配下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它能够让学生处于一个干净、整洁、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给学生最为舒适的、自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发展;
2.高校校园文化,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软环境”从校园精神文化来看,学生能够无声无息的接受正确思想观念、文化知识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丰富、正确道德观念不断形成。在“软环境”的烘托之下,思政教育点滴渗透学生,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能够有效开展;
3.高校校园文化,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环境”从校园制度文化来看,学生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形成正确的行为约束、正确的制度约束,认识到何可为,何不可为。更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自我的学习方向明确,有助于学校教育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有规律落实;
4.高校校园文化,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具体环境”从校园行为文化来看,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课堂上、班级中形成正确的行为,接受最直接的道德知识的灌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从直接的层面落实到学生身上。
三、发挥高校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的有效对策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文化建设工作相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就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入手:
1.加强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支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高校应当遵循教育部颁发的《加强高等学校须校园文化建设意见》相关要求,做好校园内部的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工作。目的是形成一个优美的校园景观、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公共场所建设、形成具有校园文化认同感的校园道路、校园建筑,让学生能够在校园的物质文化中,真正感受到思想道德教化。
这里所说的物质文化包括高校的图书馆、宿舍楼、食堂、教学楼、道路、一草一木。且高校应当遵循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对学校的建筑做好功能区建设。如明确休闲区、运动区、生活区等,保证各个区域搭配合理。要从整体层面发挥建筑具有1+1>2的文化效果,这样才能够给师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从物质环境中实现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2.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支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高校应当加强人文精神培养。要将人文精神与学校的点滴活动融入到一起,利用学校的装饰、活动的开展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师生建立核心价值观念,从而加深高校的文化底蕴;
第二,高校要凝练文化精髓。要将校园文化凝练成几个短语、几个款就好,直接的引导、引领着师生的思想,督促着师生的教育学。其具体表现为校训、标志语等;
第三,高校应当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发挥其思想道德的独特功能,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当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学生都能够从实践参与、观看参与的角度受到教育体验。
3.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支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要再不断反复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契合高校办学需要的具有威严的机制和体质系统。且这样的制度文化必须具备针对性、统一性、特殊性,要在建设过程中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将制度文化落实到位;
第二,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要将制度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联系在一起,及时把握社会时政动向,发挥制度文化的积极作用,体现出大学教育的人本主义情怀;
第三,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具备高度的执行力。为了真正发挥制度建设的约束与引导教育作用,学校的制度必须严格落实,不讲空话,改变其形式主义色彩。这样才能够真正约束学生的行为,从制度约束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加强高校行为文化建设,支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上述我们也提到,行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具体表现为班风和教风。因此高校专业课程教师以及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专业教师以及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做学生的“思政榜样”,实现思政教育的无声渗透。同时要确保专业课堂以及班级管理工作中教法、管理方法、班级氛围与校园精神文化的高度契合,将思政教育从班级管理中落实到实处;
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以及班主任应当针对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情况,“对症下药”,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约束、教化、引导学生的行为发展,从而有效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结束语:
总之,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其文化建设的动态性、教育性特征,在落实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对策,发挥其特有教育功能,从而辅助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迟慧.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05):7-8.
[2]郭治鹏.高校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高教学刊,2020(08):12-13.
作者简介:袁大方,男,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长,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