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及过程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杨宁
[导读] 高效地进行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是一个学校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杨宁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池阳小学    
        高效地进行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是一个学校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学校的高效管理旨在通过管理目标的科学、明确,管理过程的优化、实效以及管理评价的激励、促优,形成学校高效管理的模式。我校从2015年建校起,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课题研究的组织和过程管理,不断尝试和更新学校高效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方案的研究过程既优化了我校管理过程的实践,又提升了我校对课题的管理效能,现就我校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的策略做以下浅析:
        一、充分了解学校课题研究现状:
        学校目前的课题研究工作不温不火,存在以下症结:
        1、思想认识:“科研兴校” “科研兴教”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在实施过程中认为远水解不了近渴,甚至认为搞不搞无所谓,教师本职工作是教书,学校的比拼是升学率。
        2、价值取向:为追求政绩与轰动效应,提高知名度而搞课题研究;
        3、搞形式,多应付:重“写”文章,轻“做”课题,重“发表”论文、获奖等结果,纸上谈兵的多。应付上级检查的表面材料多。
        4、重两头轻过程:重立项和结题,过程监督与管理不到位,课题研究无实效。
        二、大胆创新学校课题管理模式
        (一)培养意识,营造氛围。   
        为了课题研究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层、分组、分学科、分阶段培训:分别开展开题报告撰写培训会、课题研究过程推进会、中期报告会、资料收集整理方法培训会、课题组内研讨会等等各级各类培训研讨会。旨在完成以下目标:
        1、课题研究务实意识。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拉近课题与教师的距离。研究成果真正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自我发展。
        2、形成共识。树立教师是研究主体,人人可做课研的思想。形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内容皆可为课研的思想。
        3、提升理念。学习、教学与研究一体,让单调的生活丰富多彩,能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让科研成为我们的内在需要。
        (二)完善机制,科学管理。
        1、确立课题组长、组员和聘请的顾问以及他们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
        顾问可以是校长、副校长,课题组长最好是有一定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威望,能够组织、协调课题实验中的各项活动、并要对每个阶段的材料把关,形成成果。课题组成员要能够把教育措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能够做专题报告,有工作实践经验,巧做学生工作,会与家长交流,并可完成每个阶段工作的阶段总结。
        2、建立学习制度、研究活动制度、工作制度,规定成果收集和资料保管的方法,以及研究经费的来源及使用等。
        3、明确学校教研中心岗位目标,规范课题管理程序。
        (1)学习和分析省市教育规划课题指南;
        (2)调查本校教师实际的课研需求;
        (3)确定本校学期或学年课研的重点方向;
        (4)为本校教师开展研究提供指导;
        (5)定期组织学校的课研交流活动;   
        (6)对学校课研工作提出总结报告。
        4、整合教务与教研工作。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的作用。例如:由学校组织和指导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制定和执行以下制度,做好监督与检查:
        ⑴教师课研需求调查制度
        ⑵学期或年度课题申报制度。
        ⑶校学科带头人制度;
        ⑷校外专家专业引领制度;
        ⑸日常学课研研活动制度;
        ⑹全校课研经验总结交流制度;
5、学校支持保障制度。
⑴图书资料服务;
⑵网上信息平台;
⑶档案服务;
⑷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课题研究活动及资料保存室;
⑸资金、设备、活动室、物质奖励、工作量计算按制度执行;
6、领导参与和激励机制
⑴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参与制度,校长要把课研当作份内事。


        ⑵建立课题交流的平台;
        ⑶创设书香气学习型校园文化;
        ⑷拓宽渠道,重视研究和解决具体学校所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
        ⑸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把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活动成果与教育教学工作并列为教师的评价内容;机制创新
        (三)打造名师品牌
        学校制定青年教师成长方案,建立青蓝工程为名师成长铺路。培养名师,磨练名师,彰显名师,用好名师资源。名师的作用应辐射教研工作的诸多环节。
        (四)整合课研力量
         1.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能力   
         2.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合力
         3.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只有充分发挥三者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坚持课题研究成功进行。
        (五)定位形式:教学与教研的结合
        1、常规课堂教学研究:
        围绕常规课堂教学行为这一研究课题,研究者把着力点放在常规课堂的研讨上,以教研组为研究主体,人人参与上课、说课、研课的活动,大家共同寻找研究点,把要探讨的问题与困惑规律化,提升为课题。
        2、教育叙事研究:
        其宗旨是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将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地融合。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表达自己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不断地增长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它既有教育问题的提出又有自己对问题的解决和思考,是从具体的教学事件出发,解释教学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教学理念上的问题,使一串串的教学故事作为课题研究不竭的源泉。
        3、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教师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同时又依据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计划。
        行动研究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反思性教学,是用专业的视角观察,内省,并自我改进教学实践.这种研究与实践的融合,理性反思与工作改进结合,更适合教师的实际,因而更适合教师从事课题研究。
        以上从学校层面讲大家应持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制定什么样的措的土壤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
        (六)收集研究成果
        研究资料的积累和管理,对课题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因为研究资料不仅对研究过程的实施有纪实作用和指导作用,而且是研究总结阶段不可或缺的材料,是收获课题研究最终成果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有强烈的成果意识,研究就是为了取得相应的成果,但不注意研究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就得不到成果,所以要特别注意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学校指导课题组做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七)进行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的目的是,用《研究方案》中规定的时间和工作内容评价研究工作进展状况,总结出经验,发现问题,为后半程的研究工作,提出改进或调整方向和措施。
        第一,课题组首先要进行“自我检查”,
        第二,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检查”
        经过课题组自查,结合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总结经验,找到不足,这就使后半程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具体可行了。同时也为全面完成整个实施阶段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将来进入总结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学校课题管理的反思
        1、提高校领导的课题研究意识,营造重科研的氛围
        2、注重培养课题研究骨干队伍,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
        3、学校政策扶持,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重视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建立课题奖励机制。
        5、结合学校发展开展课题研究,重视课题研究信息资料的建设。     
        总之,强化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旨在让研究过程更加科学、深入、有效,用课题研究传递教师的思考与实践,用课题研究的足迹串起教师成长的岁月,让教学工作在变化与发展中变得更加精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