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下保险学专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任咏梅 高彦 王卫国
[导读]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途径
        任咏梅 高彦 王卫国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1
        摘  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实施,对当前保险学专业进行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刻融入到保险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育活动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发展空间,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真正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保险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2010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途径。
        保险行业的高速发展,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都对保险人才的需求从数量上、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险学是应用型学科,是一门研究保险及保险相关实务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不但具有明显的理论性,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实践性和时代性。保险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复合应用型保险人才,要进行保险理论知识的学习,接受保险实务操作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保险金融领域实际工作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如何使保险专业学生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满足保险及相关行业的新要求,是保险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需重点研究的首要课题。
一、保险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开拓型人才,保险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就是通过保险人才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质量的社会需求专业人才。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保险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保险学本科教学全过程,树立学生创新创业的奋斗精神,多维度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创新创业的实际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引导学生发现保险行业新趋势,研究行业新热点,真正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问题有效连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创新创业思维。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方式的融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课题研讨为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师的科研与教研工作高效结合。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活动的融合,提高学生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和推广新产品,新项目、新服务的综合能力。
二、保险学创新创业改革的路径分析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完善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贯穿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从大一到大四分别设置合理搭配的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建立完善的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大一新生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通过校内外认知实习了解保险行业的运营现状、发展前景,使学生尽早融入专业氛围,激发其对保险专业的兴趣。大二开始保险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加入课程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三开始保险专业核心课程的集中学习,搭配保险综合实验课程、保险行业数据调研、保险公司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接触保险新产品研发、新服务推广等工作,培养其创新创业的综合实践能力。大四开始实践基地的综合实习训练,强化保险业务流程、科研能力提升、团队合作和爱岗敬业精神,逐步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精髓融入保险专业课程学习
         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精髓融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分析讨论与保险理论知识相对应的行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树立今后参与行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提高专业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
        1.实践性课程专题:保险学原理是保险专业基础课,从风险与保险、保险原则、保险合同、保险分类、保险市场经营等方面为学生介绍专业基础知识。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将不同内容与对应的行业案例相结合,设定为实践性课程专题。例如,《保险的价值讨论》、《保险与理财》、《保险理赔难的背后原因》等等。设计这些专题时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兴趣点,将不同章节知识点融入到同一个专题中。学生在搜集资料、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记忆理解,并通过这些案例搜集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与热点,以发散性思维思考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2.保险产品创新研发与推广实践: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社会保险等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结合最新的险种发展趋势。例如养老保险是当前社会行业关注的热点险种,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搜集现有社会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分析其保险条款、适用人群,并针对不同保险产品进行优劣势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对现有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进行创新,模拟新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发展,最大程度加深学生对养老保险产品的学习和理解。并对其中思路较清晰,创新较突出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为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做充分准备。


        3.通过课程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保险专业实验训练要紧密联系理论知识的学习,利用实验室硬件实施,熟悉保险公司的承保、核保、理赔的具体流程,保险精算的基本应用知识等。以保险精算学实验课程为例,要求学生结合社会需求,创新性设计出新型保险产品,并利用相关软件完成对产品的定价、准备金提取等具体精算工作。这是培养保险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技术保障。
        4.通过保险实践课程实现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转移:保险专业实践课程利用在实践基地参观、交流、实习的各种机会,使学生近距离了解本行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通过开展模拟保险推销、保险纠纷模拟法庭、保险知识竞赛等活动,提供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搭建课内与课外的桥梁。以保险学综合实践课程为例,这是安排在大四进行的,建立在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基础上的综合能力实践课。要求学生以团队为组织,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为需求人群创新设计合理的保险产品,包括设定产品基本条款、产品定价、准备金提取计划以及承保理赔的各项具体规定。最终,小组需要将这份保险产品“推销”给本院教师,并取得该教师对产品的评价。
        (三)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主动学习和钻研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所以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
        1.理论知识讲解+热点讨论分析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保险时事和新闻动态,有助于学生对保险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如针对“汶川地震”,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专题:地震通常是否属于可保责任?我国是否有地震险?日本和新西兰的地震保险模式是怎样的,给我国有何启示?学生在真实的事件中可以深刻理解和体会已学的保险原理。锻炼了他们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内讲解+课外讲座
        保险专业教学可以从合作保险机构邀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专家进行讲座交流,向学生们介绍行业新动向、企业新问题、市场新产品等。这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思路。
        3.专业拓展能力提升
        高校教育需要给予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拓展能力的训练。首先是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以此提升学生自信心,使其学会正确面对失败,保持奋斗者的韧性精神。设计励志人物的专题报告,介绍励志人物的从业经历,如“保险皇后”陈明利,行销人员陈安之等,让学生懂得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和执着追求,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其次是综合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
        (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践课程
        保险学专业实践教育课程重在将理论知识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综合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保险新产品开发、新服务推广、新市场开拓等环节,所以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进行市场定位,研发保险新产品,提供保险新服务,并积极进行产品推广。同时,鼓励学生将实践成果整理完善,积极参加国家各项创新创业比赛,做到学以致用、学以致“赛”、以“赛”促学。例如,目前有保险专业学生对养老保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非常感兴趣,在实践课程中也自发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本专业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申报第三届大学生保险创新创意大赛。这种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深造和就业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提高了本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验实践课程改革后,通过发放学生调查问卷、举行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改革后课程的适应程度、满意程度,并依据相关调查数据资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具体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使得保险学专业创新创业型改革能够深入、有效、持久的进行下去,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泽华.我国保险教育供给与需求的思考[J].上海保险,2007,(4):58-59.
[2]冯文丽,赵凯.我国保险人才供求的“两难矛盾”及保险教育创新[J].高等教育,2009,(23):84-86.
[3]保险专业本科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9):43-44.
[4]刘献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2)
基金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保险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2017GJJG049),2017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长期护理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北省试点城市的调查(JRSHZ-2018-02006),2018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课题科研合作项目。3.全面二孩政策对河北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基于精算平衡的视角(SQ181092),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4河北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与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研究(PY201806),河北农业大学自主培养人才科研专项。
作者简介:任咏梅(1976-06-),女,汉族,河北灵寿县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保险学,高彦(1981-11-)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博士,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保险学与保险精算学,硕导,王卫国(1968-05-) ,男,汉族,山东滕州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保险法与保险学,硕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