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高伟
(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企业是职业教育最大受益者。为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结合校企合作经验,从实践的角度参与走访企业,探究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走访企业、校企合作、招生、实习、就业
前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明确要求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现围绕企业和区域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正文:职业学校和企业结合的方法有很多。在办学形式上,有企业办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办企业、“订单教育”、职业学校与企业合办学校、职业教育集团化等。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实地考察。不同的方式,各有其优点,重要的是由于“接地气”的措施,强调“结合”。因为“地”调整得当,就是根据学校条件、专业要求来确定校企结合形式。目前,最好的方式是校企合作。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寻求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期间校企合作也不断呈现出他的优势。
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前提
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要搞好职业教育,就必须依托地方的行业、企业,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撑,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就无用武之地;没有企业的参与,培养的人才针对性就不强。只有与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进行全面合作。才能有效发挥企业在建立健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行业人才规格标准和行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的前沿,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专业如何与企业的岗位对接。为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其次,企业也可以参与学校专业实训室建设,专业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建设实训室,按照企业真实情境设置实训室,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对接。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在学院建立“校中厂”,在企业建立“厂中校”。实现资源共享,合作育人。
第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多个专业和我市以及周边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上大三时,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第五,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让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等内容。教师定期到企业上班,与企业职工一起做生产、搞科研。我校就要求教师每年到企业上班个月,通过这样,提升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了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只有与更多、更好的企业进行紧密的校企合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才能让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在校企合作的同时,可以组建“订单班”,与企业联合办学,让企业参与“订单班”的教学,这样企业就能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同时也让学生找到满意的单位。
这一方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签订培养协议,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派专业人员到学校授课,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企业的技术人员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奖、助学金,学生毕业以后就直接到该企业就业。企业在整个三年的培养过程中全方位的进行监督和参与。
我院与韩都衣舍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订培养协议,开设韩都衣舍电商管培班,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实践发现这种办学模式的针对性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节约了成本。能够做到学生、校方、企业方共赢的结果。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突破点。想要搞好校企合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与努力。
二、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安排不同步
学校的教学有严格的计划性,而企业的生产则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往往企业有生产任务时,学生因理论课还未讲完而不能到企业去;而学生需要实习时,企业的生产任务可能不足而难以安排。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也存在一定难度,主要是学校教师数量少,课程任务重,只能利用寒假安排少量的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而且实习时间不足一个月,难以达到教育部提出的“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到企业实践两个月”的规定要求。
三、校企双方的资源付出不对等
校企合作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是需要的,但企业更注重效益,先要解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合作中,企业为学校师生提供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的机会,学校的受益较为明显;而职业学校一般在科研和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积累不多,学生刚刚走向企业,缺乏相关技术能力和经验,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企业受益周期较长,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四、学校企业缺乏互动,合作层次浅
目前,很少有企业会主动与学校合作搞教育,尤其对于文科类专业,有近40%的学生难以在对口岗位就业,即使是在对口的岗位就业,也很难成批量安排在一个企业。
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校企合作在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助力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等。同时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它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融合发展。
作者简介:于高伟(1989.7--),男,汉族,山东威海人,助教,本科,主要从事校企合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