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林香
[导读] 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是有效提升语文水平的关键手段,语文阅读本身来源于课本,同时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林香
        仙游县大济蒲山小学
        摘要: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是有效提升语文水平的关键手段,语文阅读本身来源于课本,同时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语文考试也并不是表面上考查学生的背诵能力和记忆力,而是需要综合考察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意义非凡。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出发,分析相关方面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的直接联系,引导小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高质量;课外阅读
在语文阅读中,课外阅读部分的教学引导仍然比较缺乏。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课业压力并不繁重,因此有很多时间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对此,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专业教学水平,辅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开展课外阅读,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正确进行课外阅读
(一)培养端正的阅读态度
端正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意识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小学生需要有阅读的目标和计划,进而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外阅读工作。由于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积极的阅读态度,不要强迫学生阅读。
(二)选取合适的阅读书目
在进行课外读物的选取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综合考量。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的黄金阶段,身心正在迅速发展,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涯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此过程中思维正在逐步转变,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根据个人的差异性阅读兴趣选择不同类别的书籍。由于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的偏好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需要基于兴趣与认知程度选择正确的书籍进行有效阅读。
(三)筛选高质量书籍
市场上的书目鱼龙混杂,学生需要挑选正确无误、优质且美观的书籍进行阅读。由于课外阅读书籍对于学生的影响程度极大,学生会在此过程中进行深入研读,需要精准把握作品的内容并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对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检查,同时提供多种阅读方案,以便学生开展高效阅读。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一)勤于动笔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中接触到的信息是庞杂的信息,很可能使学生丧失阅读重点。对此,学生需要在众多的信息中进行整合和筛选,选取一些有价值或者感兴趣的内容,使选择的内容值得被记录下来。学生需要准备一支笔,随时进行记录,实现阅读信息的高效吸收。
(二)敢于开口
课后阅读中,学生在发现一些优美的文段以及不理解的内容时可以大声朗读,进而对文章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在声调的转折中学生会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甚至对一些语言极其优美的文段可以进行熟练背诵,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深刻的思考,从而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角色并理解内容。因此,学生需要敢于开口,事半功倍地进行阅读。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圈读点读法
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很容易出现急躁的情况。

学生急切地想要了解文章的内容,但是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不准确,所以教师需要首先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功课,针对重点段落词句进行勾划,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仔细研读这些内容,准确把握思想情感,以此提高阅读效率。
(二)评论点读法
学生在阅读兴趣和阅读偏好上可能有共同点,教师可以根据词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而以组别为单位挑选合适的读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内容的重点和经典部分筛选出来并展开探讨。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且有旺盛的精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点评。比如抛出问题:“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的人物内容人物是哪一个?”“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在这样比较主观的问题设定下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这样一来学生会在此过程中养成阅读兴趣,在交流中形成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三)综合体会法
综合体会法是指让学生在自主选书的过程中有步骤、有阶段地进行。首先是进行自主选书;其次在班级范围内展开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选书的经验,并分享选书的原因;最后便是进行刊物的读后感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比学生先后进行分享的状态,分析其中积极性的变化,有根据地开展后续课外读书活动的安排。在此模式下,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明白自己的志向所在。
        四、把握阅读关键要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对有些内容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教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小学生产生问题是十分常见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书中的内容和自身的认知产生的差异。除此之外,小学生还有可能因为天马行空的想法,对具体的内容产生理解偏差,这都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辅导。文章中的一些人物背景和社会背景是学生困惑的来源,这便需要教师在阅读前便向学生交代清楚,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在这个难点解决之后,学生的后续阅读便会更加通畅,当然也存在一些书中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的情况,即便教师给予了解释,学生还是会感到困惑。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原文的内容,建立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书籍中存在敏感内容需要教师格外注意,此时需要对学生进行观念的端正,进行批判性学习,防止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最后,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视野不断开阔,会接触到社会上各种观念和想法,在新思潮下学生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纠正。
        结语: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学生需要在此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把握关键的学习要点。由于小学语文对于学生后续学习生涯起到关键的奠基作用,教师需要肩负起重任,在自身经验和专业储备的作用发挥下,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丰富课外阅读素材,深入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积累自身写作技巧,从而综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成为书籍的忠实读者,再成为学生阅读的引路人,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参考文献:
[1]杨永兴.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51-52.
[2]沈宁.引生活之源促语文学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78+39.
[3]徐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9:5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