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兴趣爱好与同伴关系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期   作者:宋婷婷
[导读] 本文将根据699名儿童的同伴关系评分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从而研究不同类型兴趣爱好与同伴关系之间的相关性,
        宋婷婷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  300387

        摘要:本文将根据699名儿童的同伴关系评分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从而研究不同类型兴趣爱好与同伴关系之间的相关性,最终结果希望能够应用在小学生教育工作中,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兴趣爱好;同伴关系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对于素质教育和儿童精神成长的逐渐重视,教育各界开始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因素,借助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将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借助新课改的逐渐施行,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更高程度的认识,从兴趣爱好方面进行探究将很好地补足这方面的研究,从而促进小学生的长期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同伴关系影响现状分析
        现阶段国外关于儿童及其同伴关系的研究受行为主义影响较深,侧重于被研究者个体的行为习惯或人格特征。在研究儿童不良同伴关系的过程中,重点发现在儿童社交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恶性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当儿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表现出过于调皮、恐惧、自闭等行为,会被其他儿童认为“不合群”、“不喜欢”,表现出攻击性较强的儿童则会被其他人恐惧、排斥,拒绝与其发展同伴关系。除此之外,儿童个人性格特质不健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同伴关系得分较低。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A市市区内和郊区小学各两所,保证地理空间分布的平均,并采用分层抽样的办法,分别随机选取小学一、三、五年级的学生发放相关问卷849份,其中有效问卷699份。样本分布状况较为均匀,其中男性364人、女性335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研究工具
        1.儿童社会距离量表。该表主要内容包括每个儿童对群体内其他儿童的关系和社交距离感受,通过将同一班级内的儿童按照编号排列并附上姓名,要求参与调查的儿童对其他人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三个等级:1、非常肯定:愿意同对方成为很好的朋友;2、一般:和对方只是普通关系;3、较差:不愿与对方做朋友。并将三个等级进行赋值加权,按照1-5分排列,从而得出受访者对于每个人的具体喜好或拒绝程度,按照得分确定同伴关系得分,越高者表明受欢迎程度越高,反之表明受拒绝程度越高。
        2.兴趣爱好问卷。在跟据受调查的学校具体课程开展状况,以及在校学生的家庭情况、日常生活情况进行分析后,与四所学校的老师共同选择了12种不同的兴趣爱好类型,且较符合该地区学生实际情况。在该表中要求学生从中选择最感兴趣最喜欢的一项。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1.兴趣爱好分布与其同伴关系情况
        小学生对各种兴趣爱好选择的情况和相应的同伴关系结果见表1。



表 1不同兴趣爱好的人数及其同伴关系
        
        从中可知,在涉及的12项兴趣爱好类别当中,选择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的数量有较大差异,主要集中在体育、郊游、电子游戏等几个类型中,分别达到了124、116和109人次;而戏剧表演、手工、乐器演奏选择的人数最少。在不同类型兴趣爱好中也存在与之相关的同伴关系评价,从表中可以得知爱好绘画的儿童在同伴关系得分上最高,而喜欢电子游戏的在该得分上最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也能够得到较为显著的差异性(F=2.495,df=11,p<0.01)。
        2.不同偏好类型下学生的同伴关系分析
        根据将以上12类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按照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以及无法明确区分的三种情况,将电子游戏和课外阅读归为个人活动类型;手工、写作、书法以及绘画归为不确定类型,其他均归为集体活动类型,最终选择不同爱好类型的学生同伴关系得分见表2:

表 2不同偏好类型的同伴关系
        
        从表中能够得出,不同爱好类型的学生在同班关系得分上也存在有较显著的差异,其中更加偏好个人活动的学生,在同伴关系得分中的表现较差;偏好集体活动的与不确定类型活动的学生再次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
        3.不同偏好类型学生被拒绝程度分析
        不同活动类型学生被拒绝(“不喜欢”)和被接纳(“喜欢”)的百分比结果见表3:

表 3同活动类型学生被拒绝和接纳百分比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从表3中可以得出,在所有参与测试的学生群体当中,偏好个人活动的学生被拒绝的百分比较高,被接纳百分比较低,且显著高于另外两类的学生。

五、最终结论
        根据最后列出的12项不同兴趣爱好选择人群,以及其同伴关系评分的统计中,能够得出,首先,儿童在兴趣爱好的选择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更多儿童选择偏好集体活动以及电子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儿童在小学阶段社交化的需求,需要通过参与更多的集体活动来满足自身的群体归属感。而大部分人选择电子游戏作为兴趣爱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电子游戏作为新生事物,其虚拟性和新奇感能够广泛吸引学生群体;另外就是由于部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缺少家庭照顾、缺乏健康有效的伙伴关系,从而导致部分儿童选择沉迷电子游戏。这类现象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孤独、内向的心里特征,不利于与其他同学之间开展正常的同伴关系交往。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那些更加偏好个人活动类型的儿童在同伴关系得分上较低,说明此类儿童由于兴趣爱好偏向个人和封闭化,与其他同龄群体接触较少,因此在接纳和拒绝得分上也呈现出了较低的水平,遭到了更多人的拒绝。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需要接受较多的集体活动从而为儿童认知和展示自我提供平台与机会,而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正反馈又会反过来强化自我认同感,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以及开放程度,从而更愿意投入到集体活动当中。

六、结论
        关于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涉及到很多方面,儿童的兴趣爱好只是其中一项,而且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许多因素共同交织最后影响着儿童的同伴关系状况。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结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兴趣爱好,寻找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方法,帮助小学生们从小培养良好的伙伴关系和人际交往观念,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澎. 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训练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市南门小学海恒分校为例[J]. 安徽教育科研, 2020(3):16-18.
[2] 潘俊星, 赵必华, 郭俊俏,等. 教师支持与校园受欺凌的关系:同伴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进展, 2020, 10(9):7.
[3] 李坤琛. 同伴关系对儿童游戏融入的影响及支持策略[D]. 2020.

作者简介:宋婷婷(2000-06),女,汉族,籍贯:山东省威海市,当前职务:天津工业大学学生会主席,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