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1 张秀云1 卞杰2 李晓霖1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2云南工业技师学院 曲靖 655000
摘要:在汽车维修工技能训练的实训教学中,讲授和实训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途径,如何讲好实训课是门艺术。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训训练中的流程化步骤化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动手的时候能够充分动脑,用理论去指导实训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对检测过程和结果死记硬背的现象,通常学生训练结束一小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对所训练过的内容记忆混乱等现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在教学方法采用了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手动脑;对比教学法;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来源
职业技能鉴定考工要求国家标准中对汽车维修工初级工的总体要求是能够进行汽车维护作业、简单故障排除;中级工的总体要求是能够进行汽车修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高级工的要求是能够进行汽车大修、汽车大修验收、解决汽车疑难故障、培训和指导中级工;技师的要求是能够进行汽车修理、诊断排除疑难故障、培训、管理;高级技师的要求是能够进行汽车维修、汽车复杂疑难故障排除、生产管理、技术该着和技术革新、培训[1];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工作内容要求来看我们很容易的发现随着维修工等级的提高不仅仅是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还要求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对原理的熟悉程度,这也符合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和人的认知能力发展规律[2]。
传统实训教学中通常老师会结合所要训练的任务进行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训练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测量点和测量方法存在机械背诵的现象,很多同学都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完成后照猫画虎的完成检测任务,也能够根据老师讲解的现象进解说,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出现了对已经训练过的内容记忆混乱,错误频出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没有能够真正掌握训练内容,对训练内容似懂非懂。
二、对比教学在汽车实训教学中的实践
如何启发学生“重新学习”自己学过的事物,真正做到掌握。以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训练的电器模块中发电机的拆装和检测训练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发电机的拆装和检测停留在背诵阶段,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通常能够流畅的背诵拆装的步骤和主要操作检测内容,知道拆装发电机的所用到的工具和老师演示的顺序,能够区分零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检测内容也能够按照老师演示的进行操作。通常学生把掌握了这几部分内容认为是自己对相应的内容掌握了。这样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应付考试也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由于实际设备条件和教学学时的限制老师跟学生讲解和演示的发电机的种类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对发电机的拆装和检测停留在背诵的阶段,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遇见没见过的发电机的时候能否很快掌握可能会被打个问号。如何能够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当前内容而且能够理解,把囫囵吞进去的知识消化了转化为个人能力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遇见问题的时候有抓手,能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树,并且清楚知道什么是树干什么是枝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掌握情况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引入了对比教学法。下面我们列举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两个例子。
先举一个发电机定转子的检测的例子,如图1所示的流程是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的检测流程,传统教学中我们会将拆下的零件拿个学生看,然后告诉学生如何检测发电机定转子的好坏,在定子检测时我们会告诉学生检测定子线圈所使用的万用表选用什么样的量程,检测的方法,测量的标准动作和数字是多少,什么样的测量值对应什么样的原因;如测量线圈是否短路我们通常会告诉学生用万用表的通断档去测量,如果万用表发出蜂鸣响声是通着的,不响就是断开的。通常这么描述是合理的也是常用的检测手段,可是学生在使用仪表的不知道通断档的工作原理,也不知道除了能说明线圈是通的以外什么原因会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用了图2所示的检测流程,在教学中我们会在做完示范后问学生表为什么会响,学生通常会回答是因为线圈是导通的,然后我们会问学生10欧的电阻用通断档测会不会响,这时候学生就会出现分化有的认为响有的认为不响,然后我们再问学生,如果用通断档测1000欧的电阻会不会响。最后我们告诉学生万用表的通断档响对应的阻值跟表有关大多数在50欧姆以下测量的时候就会响。接下来我们会问学生有没有其他手段确定定子线圈的好坏,有的学生知道可以测量电阻值,这时候我们就让学生对比这两种测量方法有什么区别,定子线圈的阻值在什么范围呢,通过对比定子线圈在不同万用表档位下的测量加深学生对定子线圈的认识,这时候学生就能够理解万用表的蜂鸣档测定子线圈为什么能测通断了。到这里以后我们再把线圈的匝间短路的问题抛出来,问学生蜂鸣档能不能判断定子线圈的匝间短路呢?经过前面的讲解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说出蜂鸣档是不能测量匝间短路的。这时候学生对万用表测线圈好坏的认识会比较清晰了。我们再把发电机转子线圈的检测抛给学生,并让他们去猜测转子线圈的阻值和定子线圈的阻值哪个大?然后我们把万用表和发电机的定子转子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再去对比。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对比能够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自己的行动加深理解,最终学生对发电机的定转子线圈的检测就能够做到较好程度的掌握。
同样在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器检测部分,我们还是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去更深层次的认识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器,在用万用表判断整流器正负二极管的内容上,传统检测的流程如图3所示,传统的教学的时候我们把整流器的原理,整流的过程都会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讲解完原理以后我们会对照实物给学生演示怎么测量,比如二极管的单项导电性我们通常会跟学生讲正反检测的时候一边没有数值另一边有数值。后来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的同学根本不理解什么是二极管的单项导电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还是采用了对比教学方法。如图4所示首先我们给学生讲了两种测量二极管单项导电性的方法,一种是用的万用表的二极管档,用二极管档的时候一边测量显示有数值反过来测量的就是没有数值的;另一种是我们用电阻档进行测量,选择阻值比较高的档位分别用表笔测量二极管的两极,同学们能够看到一边也是有数字另一边也是没有数值的。我们告诉学生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阻的原理是通过表笔施加电压到被测量的电阻上,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判断电阻的阻值的,而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时候表本身不能够区分是二极管还是电阻,这时候加在二极管两端的也是万用表测量电阻施加的电压,同样可以测量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然后我们再反过来让学生思考万用表的二极管档显示的数值是什么,很多同学这时候才注意到数值还有大小,后来通过我们的讲解学生知道二极管档显示的数值是二极管的导通压降。通过上面的教学活动我们诱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将他们不是很清楚的二极管档和简单容易理解的电阻档进行对比,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在我们尝试用对比教学方法前,我们经常能够遇见学生问我们,老师,到底是有数字的时候红表笔接的是阴极还是阳极的问题,通过对比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固有的知识(万用表的电阻档)迁移到“新的”知识(二极管档)上,能够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jpg)
图4对比法整流器的检测流程图
三、教学反思及实践
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秘诀还是对基本原理的掌握[3],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充分让学生在“动手”的时候还要能够“动脑”,能够不让动手停留在仅仅是动的表面,能够真正做到动手动脑,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原理的协调掌握程度呢,我认为首先老师的观念应该转变,老师不应该停留在仅仅是把问题说清楚这样的层面上,还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诱导学生去“重新学习”他学习过的事物。这就要求实训课程的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对所从事教学活动的理解水平,扩大教师的知识树,让教师成为领域的专家[4]。在我们实训教学实践中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事物,一个实实在在的零件,我们不能像课本上讲原理模型一样去讲解他,因为学生面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时候视角可能跟老师是不一样的。同样有些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要面对自己各种各样的“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不断的改进教法还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灵活运用考核方式,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注意力最集中,在我们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在考核的时候每个老师同一时间只面对一个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围观只要不影响被考核的学生不受任何限制,每当考核的时候好多学生把先被考核的学生看成“炮灰”,积极的过来听老师考什么,这时候也是教学的好时候,我们通常会问学生问题不表态,等问题够集中以后我们就把对应的内容看似无心的讲给被考核的学生,这时候剩下的学生就掌握了老师刚才考核的内容,然后我们就重新换考核的问题,学生发现老师换题了就又围过来学习,然后我们再换,这样考核也成了教学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S]. 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9. 7.
[2]龚雯. 对接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模式
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6.
[3]李艺. 谈“核心素养”[J]. 教育研究, 2015. (9).
[4]齐兴文, 房崇光. 课堂中构建知识树的尝试[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8).
基金项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KJ2014)。
作者简介:
王志强,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理论与应用研究。
张秀云,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
卞杰,男,云南工业技师学院,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李晓霖,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