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向阳
福建省将乐县第一中学 353300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根本途径,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将学到的文学素养学以致用的过程,可以说阅读与写作就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模块,其具有一定联系性,不过通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这两个模块却并未联系在一起,呈现孤岛式学习状态,现提倡实时读写一体化策略,以读促写,以写导读,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应用探究
引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以写导读,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读写一体化学习的意识,其能够加强阅读效果,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下文将首先分析读写一体化策略的内涵和意义,其次围绕以读促写、以写导读两个模块来分析读写一体化策略应用的途径。
一、读写一体化策略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说阅读和写作就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模块,而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普遍表现出效果中等,成绩处于中游再往上提升却难的现象,很多时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被分成两个模块单独展开教学,两者是相对独立的孤岛式教学,阅读所得不能有效应用到写作中去,写作也不能提升阅读效果,其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实施读写一体化策略,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开展以读促写、以写导读,让学生用写作来提升阅读能力,用阅读所得来充实自身写作能力,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在丰富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调整教学结构,进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读促写的应用途径探析
(一)做好笔记摘抄,培养良好动笔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知识存放在脑海中总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的,只要存放在纸上,日后适时翻阅回顾,温故而知新,才能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才能真正将语文知识化为己有,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做好笔记摘抄,让徐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其实从另一种程度来说,做笔记摘抄的过程就是写作的过程。
(二)拓展写作
“以读促写”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以阅读积累来促进写作,这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理解,一种是在长期的阅读与笔记摘抄中,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文学知识,又通过笔记摘抄将其化为己有,融为自己的文学素养,包括词汇、素材、语感、眼界、表达能力、谋篇布局能力等等,随后以这些文学素养积累为基础开展写作,提升写作能力,收获写作经验,这也就是教学中长期以来做的事情。
另一种理解则是在阅读某篇文章之后,根据文章的主题、脉络、细节枝干等,让学生进行适当的仿写,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1],例如在教学了《故都的秋》之后,其文章看似写故都秋天,其实在陈述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审美取向,反映了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在带领学生了解这些之后,展开写作,又例如在《小狗包弟》的教学中,作者写自己与小狗的相处,迫于形势送去医院解刨而今忏悔不宜的感情流露,也可以让学生展开仿写,写一写自己幼年时期与动物相处的经历。
(三)巧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
这一点和拓展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更加有趣,在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了一篇文章之后,带领学生展开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抓住学生阅读兴趣的小尾巴,来进行写作创新,例如学习了《红雀东南飞》之后,结局太过悲惨,可以任由学生进行续写或改写,改成美好结局,这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以写导读
(一)加强作文或笔记交流
对于写作完成的作文,又或是学生摘抄的笔记,教师都可以以此为基础展开交流探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换自己的作文或笔记,例如教师在课堂前五、六分钟布置个人才艺展示环节,让学生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作文或笔记,有或是其他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话题,其他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摘抄,做到素材1+1大于2的效果,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分享素材积累,展开交流,以写作内容来促进学生的阅读。
(二)读前先写,优化教学结构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传统教学通常会让学生直接韩凯阅读,而读写一体化策略下,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前先展开写作,让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打个颠倒,从而达到以写导读的作用[2]。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类描写写景的文章时,先让学生展开以“月色”为主题的写作,例如在阅读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或沈从文先生《过节和观灯》时,先让学生展开以“传统节庆”为主题的写作,学生在写作之后,教师巧妙的引入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作文与文学大师文章的差异,从而对阅读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从阅读文章中吸取先进写作经验,充实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深度作文评改
对于写作完成的作文,教师在班级范围内匿名交叉评阅,不仅如此,更要求评阅的学生进行深度作文评改,围绕作文的结构、写作手法、亮点与不足点等写下一定字数的评阅意见,如有必要可在其他纸上进行修改,从而实现读与写的综合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写一体化策略,是对学生负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结合上文阐述,改变阅读与写作孤岛式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熊唤林.读写一体化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0(1):73-73.
[2]左炜.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