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莹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6100
【摘要】为贯彻落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实用英语课程立德树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将大学生英语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使思政教育渗透到实用英语课程教学里,为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实用英语 渗透融合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通过学习,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塑造品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与此同时,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用英语属于公共基础课程,重点建设大学生的爱国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在增长大学生的英语学识,培养英语理解力与表达能力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未来职业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陶冶中西文化情操,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实用英语课程,学会用英文表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英语老师,应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实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将思政教育渗透融合在实用英语基础课堂里,让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并在英语课堂上引导学生多积极深入思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指引正确方向,成为新时代合格的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工作者,培养出新一代适应世界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把思政贯穿于英语课程教学全过程当中,实现全方位立德树人。实用英语课程作为大学公共必修课,课时量大,学时长,大学生们广泛接受英语教育。因此在实际的实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优化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融入渗透思政教育,除了要求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以外,还要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为目标,以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己任。本文以实用英语课程为例,提出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给学生以人生启迪,陶冶在校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谋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
在实践中,英语教师将思想引导贯彻于实用英语课程的全过程,此过程中,应灵活使用教学方法,遵循教学规律,并且增强针对性,增加亲和力,使实用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做好正面价值取向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大家勇于拼搏,勇往直前,使英语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用英语课程教材的第一单元主题是介绍,包括个人介绍,产品介绍和公司介绍。除了锻炼听力,学习单词和练习口语表达的同时,还应趁此机会给学生做正确的引导。
在个人介绍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努力增长自己学识,提升自己的价值,强化自己的优势,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学生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散发智慧的光芒,更凸显自身的特色。在公司介绍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给予其精神的力量,使其在介绍的众多公司中找到自己所向往的企业,并立志用双手去进一步创造公司的繁荣,用青春去践行民族复兴之路,点亮学生理想的灯光,告诉他们若想要做到民族振兴,必须要有民族信仰,用希望之光去照亮他们前进的路。
实用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老师除了展示西方社会文化知识,为学生拓宽视野以外,还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对照,以批判性的眼光对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端正态度,处理平衡中外文化的关系。在实用英语教材中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餐厅,其中第四课的中餐和第六课的西餐设置在同一个板块作对照,意在使学生们不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悉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让学生为自己本国的美食文化感到自豪骄傲,培养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加深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不妄自菲薄,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与此同时,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西餐礼仪知识,感受西方美食文化,提高眼界,提高品味素养。实用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比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更深入地了解中西美食文化,了解西方餐饮习惯,学习点餐和赞美菜肴美味的英文表达,也了解中国名菜的英文翻译,打开通往世界的钥匙,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实践里,老师应适当分配小组任务,引导学生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促进小组之间配合协调,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大家发散性思维,踊跃发言展示,并通过交流学习,发生思想碰撞,相互启发,培养创新思维。当在小组讨论中,成员产生意见分歧时,锻炼大家的表达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同时,小组以整体利益为中心,或坚持辩护自己的观点,或退步妥协,让学生在实用英语课程中锻炼表达交际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当英语课程不仅传承知识,还锻炼能力,不仅培养能力,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便具备了影响深远的三重功能,有助于打造内容丰富的精品课程。
课程思政教育具备时代感和精神力量号召的教育,在实用英语课堂中,还有教师讲解和学生演讲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讲解新冠疫情的相关表达同时,为学生们导入疫情期间所发生的伟大事迹与讲述无私奉献的人物故事,使同学们深刻认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无形中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三观,灌输新时代新思想,通过榜样的力量号召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并且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英语演讲传达爱国热血和无私奉献的情操,推崇时代精神,向世界宣告中国人的团结,用事实反映民族凝聚力,用语言作为武器捍卫我们的国家。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若想做到思政教育寓于英语课程中,除了在实用英语教学中利用英语教材进行思政教育提炼外,还亟需更深层次地融合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唯有坚持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两者高度渗透融合,秉持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久久为功,方能做好课程思政的建设,并在课程思政教育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何涛,《在英语教学中更好融入思政教育》(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15版)
2.郭聪颖,《高职英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