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
凉山州越西县越城镇西城中学
摘要:在初中教学时期,其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经典阅读,它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使学生的素质与修养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信心与认识民族文化。此篇文章结合现状,对经典阅读的内涵和阅读的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为更好的改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状况。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经典阅读;有效性
引言:初中语文教学期间,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文学内容,首先,这会使学生在经典阅读时大大增加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其次,也会及时了解到作者的人文情感,使自身的文学底蕴得到提升,也使自身的思想与品德得到培养。然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使得初中阅读教学的发展受到限制,也使学生的素质逐渐降低。所以,教师在此教学期间应对其经典教学做出探究,并增加对此课程的重视度,这也是现阶段教育界特别关心的话题。
一、经典阅读的内涵及意义
经典的含义,是指经受了时间、空间的流逝变化与意识形态的变换考验,是人类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是经典阅读,并且经典阅读也是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不可取代的部分。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使自身的思辨能力得到培养,也使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修养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并树立民族自信心。经典阅读也可以比喻为审美阅读,学生在阅读期间能够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使自身得到潜移默化美的熏陶。与此同时,也可将其比喻为思辨性阅读,学生需要将经典作品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相结合,并将自身的思维方式、思想水平相结合,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探究.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了解到经典作品的内涵。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着的问题
(一)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
现阶段的初中生存在升学的压力,导致大部分学生一心将学习放在教科书上,根本没有时间分给课外阅读,从而也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阅读课本时只注重背诵其中考试需要的文言。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知识接收范围越来越小,从而也使课外阅读量逐渐降低。
(二)阅读具有随意性,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学习还是依据自身的兴趣,因此在选择书籍上也会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这样很难形成系统性、规律性的阅读习惯。导致学生对相对单调的书籍没有兴趣,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比较浅显的书籍更有兴趣,此类型的书籍大部分是属于轻快型的书籍,很难带给学生相对较好的思想陶冶。就算是让学生进行经典阅读,部分学生还是会走马观花,根本没有将精力集中在作品上,来品味其中的哲理。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及时提醒学生在挑选书籍时保持理性,不要一味追求趣味。
(三)缺少足够的鉴定能力
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与视野也没有发展成熟,自身也缺少一定的自主能力,因此,在选择阅读时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阅读结构也受到影响。
大部分学生更青睐与武侠、言情等书籍,很难将中外名著、古典文学列入到自身的阅读中。这样的选择会使学生的价值观逐渐狭隘同时也使自身的思想道德得不到全面的培养,并且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情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期间,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形象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发展心理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阅读,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从而获取文学知识与阅读能力。情境的创设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结合文章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把学生引入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板书,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融入作者的情感,深刻体悟文字所表达的感情,理解生命的意义。
(二)合作竞争,营造阅读氛围
协作式学习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与竞争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协作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扬个性,各抒己见,在思考和探究中真正掌握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这种既是合作又是竞争的方式,营造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培养习惯,增加阅读积累
阅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重复和不断积累,才能从量变实现质变。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教师可以指定经典作品阅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水平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并针对自己的实施情况定期做出调整,教师可以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建立摘抄本,对阅读经典作品中看到的优美文句、段落进行积累,并加以背诵,最好能应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去;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对阅读的书籍写下读后感,选出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鼓励大家进行模仿和学习。综上所述,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方法指导,最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文学素养。
(四)开展实践,提高阅读应用
在教学期间,学校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适合学生的阅读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组织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文化节等活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举办班级研讨会等。这些丰富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阶段结合我国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还存在许多弊端,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充分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合作竞争、培养阅读经典作品的良好习惯、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大力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熊雪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18,000(012):127.
[2]谢仲群.初中语文教学提高经典阅读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000(004):58.
[3]胡好兰.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经典阅读的有效性[J].东西南北:教育,2020(5):0054-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