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培培
无为市实验小学城西校区 安徽省芜湖市 238300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几千年辛苦耕耘的成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寓意,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和意义,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极为普遍。基于此,本文对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前言
传统文化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我国的传统 文化都是积极向上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量,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清晰地认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多接触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小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小学生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把传统文化贯穿到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让传统文化时时刻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争取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最大价值,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一、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想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意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把识字教学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到一起【1】。汉字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到一起,实现文化的结合和创新。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引入对应的典故,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了解与它相关的典故,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更多传统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掌握汉字。教师还可以在识字教学中说文解字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在进行汉字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文字进行拆分,先讲解偏旁,分析它的意思,再讲解整个汉字的含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些故事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实现汉字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2《姓氏歌》一课时,教师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姓氏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并且学习简单的姓氏,由于有很多关于姓氏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多融入一些传统文化。比如在讲解“司”这个姓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司马光的生平,他是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并且说出他的经典作品《资治通鉴》,当学生对司马光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趁热打铁,说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司马光,并且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学习汉字的重要性。
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古典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积淀极为丰富,能够从思想上给予小学生启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古典名著融入其中,通过为学生讲解古代经典故事,充分发挥出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对小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有效提升,也能把传统文化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当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延伸一些传统文化,让学生逐步学习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3.8《静夜思》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整首故事,了解诗人在屋里抬头望月时的复杂心境,学习诗人表达思乡之情的手法。虽然这首古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也表达出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以深挖古诗内容,从中寻找传统文化。不难发现,这首古诗传递了客居他乡,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抬头看见团团圆圆月亮,想到自己孤身一人背井离乡,身边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感到很孤单,引起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学生也可以对这种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
三、在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文是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而不衰,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文教学时,仅诵读、理解难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还需将其他的古诗文引入。诗词普遍具有简短的特点,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传递的思想和包含的知识却一点都不少,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内容,传递其中包含着的传统文化,实现诗词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同时,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2】。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夜书所见》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七言古诗的具体形式,让学生对诗词格式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诗词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叶绍翁身处异乡、触景生情的心境。在分析诗词时,教师可以从“萧萧”“促织”“篱落”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包含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加了解诗人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诗人碰巧看见儿童夜捉蟋蟀,虽然兴致高昂,但是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四、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写作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难攻克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写出更加有内涵、高质量的作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引导其对相关的素材进行积累,以便于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如对关于传统节日写作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我国寒食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来源引入,给学生讲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增加他们的素材积累。教师可以根据写作题材,为学生讲解一定的传统文化,了解背后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一课时,虽然学生都认识大熊猫,也知道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是对大熊猫的前身和故事却没有过多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关于大熊猫的古代名考,大熊猫从古代开始就有很多记载,在《山海经》中就有很多关于大熊猫的记载,像“貘”“白豹”都是大熊猫曾经的名字。除了名著记载,还有很多关于大熊猫的传说,在上古时代大熊猫叫食铁兽,当时轩辕大战蚩尤,黄帝和蚩尤决战时,坐骑乃是一只食铁兽,它也参加过大型战役。通过这些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大熊猫,并且实现传统文化和写作教学的融合【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传统文化和课本知识的平衡点,不能为了融入传统文化而开展教学,这样就会本末倒置,失去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国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0(35):58-61.
【2】王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华夏教师,2020(17):21-22.
【3】张映固.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20(0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