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渠县清溪场镇第一小学 四川省达州市 635225
摘要:在小学这个阶段,语文阅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都很大,同时也是锻炼学生与人交流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传统教学的观念上更新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教师要将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重点,并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全面地创新教学理念,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并提出了以下几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有效性
前言
学生的阅读过程其实也是收集信息、获取信息以及发展个性思维的过程。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终身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用过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轻松、并充满乐趣的阅读学习环境中收获、掌握知识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提升阅读水平,还可以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其质量也需要得以提升,从而提高整体的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
新课程的教学观念明确地提出,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他们具有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不但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在教学中也享有主导权,在把课堂教给小学生时,还要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最终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课上,先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朗读课文,随后迅速把他们分成几个讨论小组,并让学生进行积极、踊跃地发表个人意见。这种潦草的分组教学,没有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仅是为了新课程下的理念形式,毫无实质性的意义。在小学的语文阅读课上,小学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明确学生的阅读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对于他们不理解、掌握不通透的地方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丧失对阅读的热情,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地得到体现,还可以提升整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1】。
(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较为落后
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都比较落后、陈旧。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小学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知识时,依然利用的是对课文进行划分段落,并以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枯燥的语文教学方式,不但会造成小学生失去对阅读理解的兴趣爱好,时间长了还会使整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三)学生阅读的课程内容重点不明确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的内容都相对广泛,意义也十分地丰富多彩。但由于每节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小学语文教师也希望尽可能地多为学生传授些语文课程教学知识。在这种但没有明确目的的教学模式中,会很容易造成小学教师在教学时没有重难点,因而导致在教学内容上的缺乏,使阅读教学成为了形式上的教学。
在没有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也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模糊,记忆印象也较为浅显,不能及时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降低。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树立教学目标,奠定阅读教学的基础
在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为小学生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础。在阅读教学课程开始之前,小学教师要对备课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深刻把握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在树立教学目标时,要求小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着手,在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上,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质量【2】。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授《青蛙写诗》这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不同的学习状况,并为他们设定一个合适、恰当的学习目标,适用于大多数的学生,以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比如,小学语文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习如何在句间的停顿,以认识逗号句号以及省略号为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在这种教学目标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的课文,还掌握了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二)在阅读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首先要选用适当的阅读内容,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包含着重点的知识点,内容广泛,所以教师还要按照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寻找阅读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通过学习《大还是小》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文章类型,为学生提供与此相符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掌握课程的重难点。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主要包含人物描写、风景、抒情以及叙事等。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依据类型不同的文章进行分类,并从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出发,选用合理、良好的教学内容,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指导,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三)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阅读效率
在阅读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利用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将整体的语文教学工作支撑起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符合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小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塑造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并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语文阅读水平,选用小学阶段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3】。
例如,教师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内容时,根据他们的阅读情况,以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从中为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才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顺利地完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任务。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当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并选用合理的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玲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00(003):292-293.
【2】王俊莲.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00(014):1-2.
【3】王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9,000(003):P.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