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教研室
摘要:在幼儿游戏化教学中明确提出,游戏应作为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保证幼儿教学的可行性。面向游戏的学习是将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微妙地整合到游戏中,不断挖掘幼儿的潜能,从而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大多数幼儿教师都关心如何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在这里,我们结合教学实践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实践
引言
幼儿园的幼儿由于其年龄较小,对世界的了解还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因此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等特点,正因为幼儿具有旺盛的好奇心,所以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课程中,提升幼儿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课程内容。另外,在课程中融入游戏,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帮助幼儿拓宽思维,使幼儿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为幼儿之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1.1兴趣激发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与途径得到拓宽,而想象力与好奇心则会由于所接受信息的限制而减弱。幼儿时期是精力、想象力以及好奇心空前活跃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兴趣将成为幼儿接受教育最重要的驱动力。游戏则是最为直观与主要的兴趣激发方式。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获得参与的兴奋感,以及完成的满足感,进而更乐意去完成游戏设计。相较于完全封闭的室内,空旷的室外,更能打开幼儿的内心,让其产生快乐与愉悦等积极的情感。
1.2将游戏与课程结合,为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正处于较为形象的阶段,教师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改革,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经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在幼儿的课程设置中融入生活化、游戏化因素,能充分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兴趣爱好相结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从游戏中获取知识。因此,在幼儿的教育中,教师将游戏与课程相结合,从而创建一个完善的经验体系,能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2幼儿教育中将游戏与课程融合的路径
2.1关注个体差异,促进身心发展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活动中,不能直接以统一方式进行管理培养,而是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差异,这种进行个性化培养的孩子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孩子进行提前了解,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不同孩子的个性来充实游戏,并且制定较为有针对性的方案。比如,一些孩子较为活泼且好动,那么就可以安排这种孩子参加一些更具挑战的运动活动,不仅锻炼了体格,更磨炼了意志。而一些孩子可能性格更为内向,往往喜欢安静的环境,那么对于这种孩子就可以安排如画画或堆积木等较静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更可以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只有在充分考虑到孩子自身差异的前提下充分设计不同的游戏方案,才能真正保证孩子得到发展。
2.2提升游戏趣味,加强幼儿游戏参与
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游戏教学法重在“游戏”二字,因此游戏的趣味性、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也显得十分重要。然而,部分教师在创设游戏时,往往只顾创设新的游戏形式、新的游戏规则,虽然达到了新奇的目的,但幼儿学习能力有限,并不十分了解游戏的具体模式,导致游戏趣味性降低,幼儿游戏体验感十分差。笔者认为,游戏的重点不在于“新”与“奇”,而在于“好玩”、“有趣”,我国许多传统游戏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发展,依然吸引着现代幼儿,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游戏本身“好玩”。丢手绢游戏是我国传统游戏方式,由“击鼓传花”演变、简略而来的,受到了许许多多幼儿的欢迎。笔者在设计丢手绢游戏时,保留了传统丢手绢游戏的简单性、趣味性,转而在其他内容上进行填充、丰富,例如丢手绢游戏的背景音乐等,许多幼儿能够敏锐地根据音乐节奏察觉停顿感,这使得部分幼儿游戏体验不佳,对此,笔者参考的“击鼓传花”的方式,选取某位幼儿或教师作为“击鼓人”,让他有节奏地、随意地敲击,但节奏停下时,手绢往往会出其不意地被丢在某个小朋友的身后,这样一来,丢手绢游戏不仅融入了新的内容与方式,给幼儿带来新奇感,还极大地提升了幼儿的游戏参与感、体验感。
2.3提升教学质量,让幼儿真正的有所得
幼儿游戏教育,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玩与学做到平衡,在游戏互动中去完成知识的更新,去完成知识的吸收,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幼儿在游戏教学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实践自己的知识锻炼沟通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好的道德礼仪,让幼儿真正的有所得,真正地实现游戏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要重视游戏教具的使用,选择游戏教具,要贴合教学任务,还要做到让幼儿感兴趣去使用,让幼儿不知不觉中在游戏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要知道,幼儿年龄低幼,幼儿教师在与幼儿游戏互动时,尽量做到淡化自己的幼教身份,去融入幼儿之中,不要过于威严,以朋友的身份去加入游戏之中,这样,幼儿能更好地完成幼儿游戏,去参与幼儿教师设计的游戏。教师持一颗童心,去参与到幼儿游戏当中,彰显幼儿自主的地位,与幼儿分享游戏的快乐,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幼儿游戏玩得原汁原味,幼儿游戏的态度更加端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最终的教学目的。幼儿真正有所得,幼儿教育才有意义,有价值体现。
结束语
总之,喜欢玩耍是幼儿的一种天性,而幼儿游戏教育迎合了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学习需求,是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游戏教育的重要性,保证能够通过游戏教育提高幼儿的主动参与精神,又能够使幼儿发展的过程实现自主构建,这样才能有助于开展新课改要求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全面促进幼儿个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在超,班晴.关于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5).
[2]杨银花.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
[3]马莉莉.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