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育滨学校 132113
摘要:在古诗文教学中教育形式的选取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老师讲的太浅显,学生们会学不到真正内涵,如果老师讲的太深入,又会造成学生们难以理解,如何通过合适的方法,把握好古诗词教学的标准,是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和创新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化难为易,由浅及深,带领学生共同体会古诗词的美好意境,帮助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创新途径;
古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宝藏,古诗是在语文教学内容中最难把握的教学,它的篇幅精炼短小,内容回味无穷,感情却又丰满浓厚。
一、初中传统古诗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老师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的难点
古诗词课文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会涉及到作者的生平介绍、写作背景、词语讲解等,但是受课时限制,课堂中并不能完全讲解到。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这样学生根本不能吸收文章的精华,还会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古诗词是我国古人留下的文化瑰宝,很多唐诗宋词都是语言精美、对仗工整的,表达作者或高亢、或婉约、或悲伤的心境。所以古诗词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不应该枯燥的分析词语,更不能过于注重词语的含义讲解。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古诗词词语翻译一直是教学重点,很多老师为了加快教学进程,经常过于注重词语翻译,而忽略了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
(二)初中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之间的冲突
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学习任务,老师需要做好教学任务,这时就无法保证对每一位同学的吸收理解能力进行充分保障,每堂语文古诗词教学课时都是选择一样模式,让学生们进行阅读,诵读几遍诗词后,老师会紧接着告诉学生古诗创作背景,作者个人简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赏析。这样的讲解在实际层面上,只是将古诗词翻译成当前学生所理解的通俗语言,但是却没有办法将古诗中所蕴含的良好意境传递给学生,学生也无法对古诗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反而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对古诗学习提不起兴趣。
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创新教学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们了解古诗语句,了解诗词背后的含义,而是让学生们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好意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拉近和诗人的距离,跨越古今,展开对话,可以引发学生和诗人的共情,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意味。因此要想学会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进行古诗文的教学,就需要给学生们营造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也能够进一步的吸引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所著,作为一首四言的乐府诗,它对仗非常工整,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了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的所见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象的壮丽景象,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诗人更多地是借助于诗词表达自己胸怀天下的精神,整个诗的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志向,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否则学生读起来便会不知其意,不知所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观沧海》描写的是曹操北征乌恒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如何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呢?就需要将诗中所表达的意象,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例如水合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写的是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在诗词描写中非常神奇壮观。
(二)通过场景模拟,体会古诗的深刻含义
一般情况下,基本描写景物为主的古诗通过场景营造氛围营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古诗中的诗情画意,而在有些古诗的学习中,不是简单地营造出一个环境,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的,需要从古诗背后蕴含的历史进行挖掘,只有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这样的古诗中都是借古讽今,有着深远的意味,要想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深刻意味,产生相应的画面感,老师就要做好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在让学生们通过场景模拟,体会古诗中的深刻含义。
借助场景模拟,通过学生们实际的感受,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中的深刻意味。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最后课外古诗词背诵中选择了《泊秦淮》这样一篇古诗。这首诗是唐代的著名诗人杜牧所著。在手机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写出了秦淮河上烟水迷离,月照白纱的美丽夜景,两个笼子就把月夜江上冷凄的景象描摹了出来,并借助烟和寒水奠定了一种苍凉的气氛。夜泊秦淮近酒家,写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为后文的商女演唱埋下了伏笔,酒家二字更是暗示出了秦淮河畔的繁华热闹,联系诗人当时的实际情况,和诗人孤舟夜泊的孤冷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两句则是诗词感情的升华。
在这首诗词中,也有借古讽今的意味,歌曲《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皇帝沉迷声色所做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最终导致亡国,所以后世将《玉树后庭花》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隔江犹唱后庭花更是诗人借古讽今,联想到唐朝,当时的国势日渐衰退,然而当权者却荒淫无道。这首诗用典非常的恰当,寓意含蓄,在情景交融之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如果仅仅是通过给学生营造场景,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深刻含义,所以需要通过深刻的场景模拟,让学生们体会古诗中借古讽今的意味,所以就可以通过更进一步的场景模拟,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扮演诗人,权贵和歌女三者的形象,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文化内涵,再联系唐朝当时的实际情况,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担忧和愤懑之情。
结语
总结全文,在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就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学生学习的问题,老师教学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借助场景模拟,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深刻含义,最终让学生们在对古诗有了兴趣之后,在课外进行不断的积累,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鉴赏能力,提升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永妹.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J].名师在线,2020(30):26-27.
[2]钱学芬.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0(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