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1期   作者:熊秀梅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改革优化,当前教育界对小学语文读写课堂建设愈发重视。
        熊秀梅
        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雄村小学   54120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改革优化,当前教育界对小学语文读写课堂建设愈发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古代优秀教学方式之一,长期实践表明,它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他们学习经典,有助于他们快速掌握知识要点、领悟知识内涵,同时还能丰厚其知识储备,增进其对语文学科的理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法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环节。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且阅读的自主性较为匮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此,语文教师应当秉持生本理念,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正视阅读教学的既有问题,并不断延伸和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均得到提高。
1当今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氛围不活跃
        教师都是专业的教育培训培养出的人才,但个体差异导致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尽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依旧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以自我讲解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盲目地接受教师所讲知识,并没有对知识了解、掌握透彻。这会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1.2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学生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不竭动力。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才会更加专注和积极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然而,当前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着较强的应试教育特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和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极大地消减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影响其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
        1.3教师缺乏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往往是直接为学生讲解阅读要点,对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的结构脉络和重点字词句进行直接解读,并且将总结好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记样板、学模式。这种教学过程相当于教师直接跳过了学生的思考环节,学生在此过程中没有主动对文本进行思考,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
2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2.1激发读书兴趣,丰富学生阅读范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但是有些学生就是不喜欢读书,甚至有些同学对书籍出现了抵触心理,这时就需要老实费些心思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首先老师们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用幽默的语言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同学们,让他们对课文感兴趣,其次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感兴趣。比如,在上《詹天佑》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再讲课文的同时穿插一些历史知识,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去搜集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让学生们去读并写出读后感。虽然刚开始对学生们来说有点难度,但是只要有兴趣并坚持,那么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则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为了丰富学生们的阅读范围可以发动全班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藏书,由专人负责保管、借阅。
        2.2品味经典,丰富语言积累
        写作的前提是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而词汇是通过阅读获得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典的阅读读物当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优美的词汇、写作的手法、作者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使学生通过经典作品的赏析,挖掘生活中的事情,并能用优美的词语表达出来。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经典文章的品读,教会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丰富词汇量。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在此之前,教师可以选取《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学习,如描写孙悟空的句子“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声音响亮如钟磬”,品味作者吴承恩描写孙悟空外貌、语言、行为等特征的方法,使学生能将方法学以致用。
        2.3重视读写结合,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紧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阅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和利用,丰富他们的文学储备。它对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写作教学则能够彰显并内化学生的阅读技巧,让他们能够在写作实践中,深化自身的阅读认知,推动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也要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而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授“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并摘抄一些优美的字词句,或者引导他们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让他们书写自身的所感、所想和所思。这样便能升华他们的阅读情感,促使他们阅读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推动他们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2.4加强对散文和小说的阅读
        散文和小说是学生接触到的最具文学性的体裁。散文包罗万象,情感丰富,写作视角多变,抒情方式多样;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是千百年来作家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领域。散文又可以分为写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议论哲理散文等,不同的散文类型有不同的写法。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又有爱情小说、历史小说、神话小说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风格和流派。所以,散文和小说有着很好的阅读价值。加强对散文和小说的阅读,能够直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积累,掌握写作方法。如学习了散文《江南的冬景》后,学生就会了解写景散文不仅要描写景物,更要将作者的经历和感悟融合其中,以表现独特的情感体会。文中,郁达夫不仅写了江南的冬天,而且回忆了北平的冬天;而在写江南的冬景时,作者也不是单单描写自然风景,而是将很多生活场景融入其中,使得文章丰富而有内涵,值得回味。深入阅读这样的作品,有助于学生掌握深沉隽永的情感表达方法,从而在写作中推陈出新。
        2.5小组合作教学
        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往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忽略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学生往往在自主探究以及自主学习之中出现钻牛角尖的不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2.6借鉴布局立意,提升写作质量
        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从书本中感受民族精神与民族魅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其思想境界,将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扛在肩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大量素材进行分析与整合,总结中心立意,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从而在自己的写作中合理运用,提升文章的品质。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视阅读教学的既有问题,秉持生本理念,借助新课改之风,不断扩展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创设趣味性与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彦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94-95.
[2]魏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99-100.
[3]张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