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情
贵州省黔南市三都县中和镇塘州社区塘赖小学 558108
摘要:为达到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抓取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精准地分析题目,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考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题目,提升做题的正确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观察能力;具体策略
引言
数学观察力是学生通过仔细观看后能主动对数、形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观察与思考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思维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加深课堂教学的深度。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强而观察能力弱,观察物体往往是“囫囵吞枣”,不注重细节和事物的特点,容易受同伴的影响。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的随意性也强,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需要对观察力进行培养。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现状
1.1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考试内容作为课堂讲解的主要内容,将考试频繁出现的考点作为重点进行突出讲授,可以说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是片面性的,虽然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考试中表现良好,但是却并不利于他们的自身综合发展。此外,除了课堂学习,学生的日常练习普遍都是常规的习题册或是教材,这些资源同样是以考试中的常规考点或是频繁考查的题型为参照编制的,难以成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甚至会限制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严重影响之后的数学学习及其他科目的学习。
1.2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依然占据主流,“填鸭式”“大水漫灌式”教学仍是教师最常采用的方式方法。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将教师认为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全部涵盖,不会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况。但更多时候,教师为完成知识点的教授,占据了课堂绝大多数时间,留给学生发挥的时间只体现在课堂提问环节,学生自由学习时间往往不是没有就是很少,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大打折扣。
1.3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不足
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不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均有很严格的要求,倘若运用学习其他偏文科科目的思维来学习数学是万万不行的。这是因为要想学习好这门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就必须要紧跟教师的语言进行思考,才能保证思路清晰,产生较高的听课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讲解一些解题思路或是思维,并没有有意识地融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部分或是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策略
2.1兴趣为基础
兴趣是小学教育永不过时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动力较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投入较大精力。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应当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教学事物,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舒适的、感兴趣的学习氛围中挖掘知识中的内涵,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具体认识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比如,刚接触到加法交换律这一计算规则时,许多学生感到疑惑,追问教师学习这样的计算规律的意义。
带着学生的疑惑,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一道题目:“(68+77)+123+32=?”许多学生在拿到题目时,直接开始计算,从头到尾一步步计算答案。但究其效率,许多学生耗时长、出错率高。正当学生面对题目苦恼时,教师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了如下的计算:“(68+32)+(123+77)=300”,通过加法交换律瞬间解决了学生眼中的难题。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轻而易举就发现了加法交换律的意义,从而对于这一计算公式十分感兴趣。教师通过具体演练向学生展示了数学计算规律的作用,在无形中转化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做题兴趣,成功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学生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树立了观察意识,下一次做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想到观察题目,发现题目中的巧妙之处,然后再进行计算。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升了正确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角度,两全其美。
2.2课堂游戏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
对游戏感兴趣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适当融入游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小游戏,使全班学生参与进来,在游戏中提出简单但与本节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答案,进而引入知识点。在农村地区,一些学校的设施不完善,用游戏进行课堂导入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最简单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同时,用游戏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智力小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手里的尺子等工具,让他们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同时提出在测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长度单位形成初步认识,同时也会注意到,短一些的物体,如手指的长度,可以轻松测量,但绕手腕一圈的长度及黑板的长度,难以通过直尺测量。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测量这些物体的数据,如找一根绳子绕手腕一圈,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或者让学生将直尺拼接在一起测量黑板的长度。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又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2.3教学形式尽量多样化
每一节数学内容不尽相同,数与代数相对抽象一点,图形与几何稍微形象一些,统计与概率也较为抽象,综合与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内容不同,教学的方法就应当不同,可以讲授也可以示范,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提前预习,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抽生展示,部分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当当小老师,由学生讲新内容,再由其他同学补充或是重讲。课堂上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也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让游戏成为学习的载体,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每节课的情景设计也可以千变万化,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4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自主探究能力指的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顺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要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心理特点与性格特点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情景氛围的营造,通过数学知识与情景氛围的有机结合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其次,教师还要对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学习。
结束语
观察并不是单纯的关注,也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学生主动感知事物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运行状态,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立新.低年级数学观察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1(01):1.
[2]钟靓茹.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研究[D].鲁东大学,2017.
[3]周婷婷.小学数学情境再建构教学模式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