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斐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中职教育高三阶段的学生完成学习后会直接进入社会,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需要重视的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但面对不同学情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保障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成长。基于这种情况下,文章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分层教学的内涵,对中职高三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职;高三;数学;分层教学
引言:传统中职数学教学模式下,仅是开展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讲解,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学生专业技能较高,数学能力相对较差。面对这种情况,中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掌握、学习能力以及存在的潜力,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层次归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特征与需求,完善教学目标、方法以及考核等内容的设计,运用“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活动的效果。从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分层教学既是教学策略,也是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化数学教学思想。
二、深入分析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细化掌握,科学的进行学生层次划分,具体的划分过程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充分考量,并对高三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与主观情绪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中职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基本、中层以及发展三项目标层次的要求,对学生进行A(优良层次)B(普通层次)C(基础层次)三个层次的划分,学生的分层需要设计动态调整方法,在不同的学习周期给予科学的层次调整。例如在考试或日常测验后,发现A组中个别学生存在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与B组中学生水平相同或是低于B组部分学生,那么A组中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可以调换至B组,B组中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上升到A组,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换至B的学生会努力的想要回到A组,上升至A组的学生也会努力学习,防止被调回B组。
三、立足纲要细化教学内容分层
中职数学教师需要立足于数学大纲,结合考试内容和要求开展有效的复习教学,具体做法可以是对考试内容的层次性进行深入探析,明确学生需要初步了解的知识与需要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针对性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一)明确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对中职高三阶段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与考试考查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要求指导教学方法,确立普遍的数学思想和一般的逻辑方法。在掌握高三阶段数学知识系统的整体内容与主干内容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效果对教学内容进行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划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而更好的提升数学分层教学效果。
以“不等式的证明”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对学习能力较强的A层学生进行反证法、增量法等具有一定难度的强化训练;对B层学生开展换元法、放缩法的教学;对A层学生进行分析法、综合法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掌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中职高三数学分层教学的途径
(1)明确分层教学的思想
各个层次的学生虽然有着差异性,但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在高三阶段数学学习中所面对的困难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克服,教师对分层教学法加以科学运用,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不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教学误区,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二)明确分层教学的目标
目标明确就能事半功倍。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再结合这几年高考教学大纲,从而制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C层制定"低起点、小步子、重基础"的目标;对B层制定"重基础,重通性通法,重能力"的目标,对A层制定"高起点,重通性通法,求发展"的目标。
(三)优化教学环节分层实施
第一,复习(引入)分层。高三虽然很多都是复习课,但也应该在正式讲新内容前复习上节课的要点,这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反馈作用。我们可以依据上节课的要点的难易程度分为A、B、C三层,并提问相应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强化意识。
第二,新课的分层讲授。讲课的内容应以B层的为主,同时照顾A、C两层。重视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的教学,同时要适当增强能力的训练,但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认知规律,授课内容的层次落差不要太大,以免学生难以接受。教师由浅入深地讲解,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设计提问,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第三,课堂练习的分层。课堂练习应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各层次的学生加以练习巩固,尽量做到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C层的学生,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
第四,小结分层。小结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归纳总结,我们要特别注意B、C层要点的小结,因为相应这两个层次的学生的归纳能力相对较弱,需经老师的点拨。
第五,作业的分层。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自我检查、巩固和提高的好方法。因此,对A层生,教师要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布置课后复习题或一些扩充性题目;对B层生,教师要在基础知识点上适量加高练习内容难度,加深、拓宽起知识点,如课后习题等;对C层生,采取多练习,多批改,集中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
结语:分层教学法是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优化,能够以因材施教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能力提升需求高度契合,有着极强的针对性。中职数学教师应当深入认知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与需求,细化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后运用分层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梅. 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分层教学法[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2):10-11.
[2]冯海梅.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略论[J]. 考试与评价, 2020(9).
[3]庞晓丹. 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