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1期   作者:吴从宗
[导读] 初中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致使初中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较为困难,在理解和学习上出现了瓶颈期。
        吴从宗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虎跳中学 628025
        
        摘要:初中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致使初中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较为困难,在理解和学习上出现了瓶颈期。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发散思维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数学的学习最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正因此采取一些先进的教育技术帮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顺利的进行十分必要。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初次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就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学信息化以其方便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推崇。近几年信息技术虽是新兴产业但随着教学信息化的普及已不再是陌生领域,众多地区和学校设施设备的更新带给课堂教学诸多便利。本文就初中课堂的数学教学信息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即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声音、动画、图片等功能使得课堂增添了一些科技色彩,同时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学知识也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认知。
        初中数学知识最典型的就是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在小学阶段学生初步学习空间图形,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空间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空间图形的学习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部分学生在教师单纯的口述下无法在头脑中建立图形,使得空间图形部分的学习成为了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任务。在多媒体技术普及之后,空间图形的教学方式也适当的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口述相结合,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这同时也进一步帮助了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形。例如,“在针对一个正方体用小刀切去一部分,剩下部分切口的形状是哪些图形”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将剪切的角度从小到大,一一将切口图形演示出来,给学生以直观的了解。以及初中阶段的“三视图”,初中的三视图相比小学更加复杂,图形更加全面,而由此导致的难度也会更大。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如果无法准备好完整的教具,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图片演示就可以起到教具展示相同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察的更加直观,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类似的组合形状,再让学生动手画,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图形部分知识的学习,教师口述和多媒体动画相结合可能会达到1+1>2的效果,多媒体技术服务于知识,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之下呈现得更加直观形象,在实际教学情境之下,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技术进而帮助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运用微课堂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中除了在课堂教学使用频率最多的“多媒体技术”之外,微课堂也是近些年来非常普遍的课外教学方式。“微课堂”即教师提前将知识讲解录制好上传到网络,学生在家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预习或者学习。微课堂在学生的课外学习中非常方便,部分教师会通过微课堂将学生需要预习的知识录制好,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自行观看,这种预习方式相比学生盲目的自我预习会便利很多。在教师通过微课堂带领学生进行预习之后,教师的之后的课堂教学也会相对容易很多。同时,微课堂不止在预习中有着作用,在学习中也可以起到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会出现一些相对不太重要而且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课下自行学习,课堂进行相应的指点即可。但是,需要注意微课是为了更好的教学,而不是教师偷懒的途径,如果教师仅仅因为微课的便利就让学生自行通过微课自学而不再进行课堂教学,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应该的。
        微课堂除了能够提升课堂效率这个优点之外,还有一个优点在于教师不仅可以自己录制,还可以上传优质课堂供学生学习。教学资源共享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更为普遍,农村地区教学相对城市来说难免有些滞后,在信息化普及的情况之下,教师可以观摩其他地区的优质课堂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优质课堂进行自我提升。教师提前将一些自己筛选后的优质课堂上传,学生对自己的弱点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学习,这不仅对学生来说能够提升成绩,而且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方向把握,教师可以通过上传的视频浏览量推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漏洞,再集中进行复习。农村地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比之前更加普遍,但是对于微课的使用却不太频繁,一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仅仅在多媒体技术方面,对微课的了解不多,应用更少。如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如此之频繁,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响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时刻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学方式,努力接受新兴事物,用新兴事物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如今教育界的大趋势,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出发点,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丰富的学习资源,切实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飞雷. 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8, 000(003):60-60.
        【2】庞金华. 信息化教学与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012(013):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