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利
唐山市第十一中学 063000
摘要:在高中众多的学科当中,高中地理是具备较强应用型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渗透,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时,应立足于人地协调观念之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师应深度挖掘各种教学途径,不断创新变革原有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地理课堂学习氛围,丰富地理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以高中地理教学为探究视角,试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在培养高中生实践能力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并结合长期的实际锻炼内容,以此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建立某种活动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认证理论知识[1]。培养高中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所学理论知识的最终任务,是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在实际活动当中。高中地理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且地理学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一、结合地理实验模拟,强化学生实践参与意识
高中地理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打造直观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地理实验模拟的教学功能,将原本逻辑性较强的地理知识内容,充分形象化处理。高中生在直观化教学情境中,通过认真观察地理知识,深刻掌握地理相关的原理与发展流程,从而更好的明确地理相关内容的分布情况与演变规律。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相关知识时,地理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两个地球仪,引导学生将其中一个视为地球模拟物品,将另一个视为月亮模拟物品,然后将手电筒进行固定,通过手电筒的光束照射,引导学生将其视为太阳。其次,按照地球的运动规律,转动地球仪,以此启发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充分明确地球的运动原理与运动规律。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上台前,主动参与到模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学生参与到地理实验模拟活动中,既能有效集中地理学习专注力与观察能力,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积极性,更是确保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关键途径。
二、营造地理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相较于初中地理而言,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具备了更有深度的地理知识内容,与更加冗杂的地理结构。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地位,利用科学有效的知识引导,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地理的作用功能,明确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向。其次,地理教师还应在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能深入的探究各种地理现象,并且在面对复杂的地理问题时,能利用以往所学地理知识内容,快速整理出正确的解题思路[2]。最后,地理教师应在采取多元化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建立综合思维意识。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相关知识时,地理教师可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思考自然灾害的范围?”“如果在荒芜人烟的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地震现象,属于自然灾害范围吗?”“如果你正经历地震灾害,应该采取何种办法,将伤害降到最低?”学生通过分析教师层层递进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与其他学生进行密切的讨论,最终发现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践任务。同时,地理教师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科学安排学生小组成员,引导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帮助实践能力薄弱的学生,如此使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教育目的。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高中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相关知识时,地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将学生划分成不同能力的学生小组。安排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灵活应用GIS产品,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安排实践能力一般的学生,掌握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功能。安排实践能力薄弱的学生,掌握GIS的基本构成原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是一场长期的教学战役,不能一蹴而就,高中地理教师应深入剖析高中地理知识重难点内容,在每次地理教学当中,始终贯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主实践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是作为一名合格高中地理解教师的义务与责任,笔者相信,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定会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教育事业走上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李进军. 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 新课程, 2019(24):195-195.
[2] 单超清. 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方法的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