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一体化改革优化体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1期   作者:尹慧红
[导读] 国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围绕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体育锻炼通过实践教学
        尹慧红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
        摘要: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围绕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体育锻炼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小学生体育教育和卫生常识,适当的科学锻炼能够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目前小学体育还未实现一体化教学,在新课改的实行下,小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对于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设立和安排等做到改进和完善。本文依据小学现状,对推动一体化改革优化体育教育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一体化;体育教育;优化;改革
        体育主要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小学作为新课改的实施教学策略,主要是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体,提高学生自身免疫力增强体质,锻炼坚定意志力,使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让学生在体育中释放压力,缓解情绪。体育教学的开展提升了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品格修养以及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
一、体育教学现存的弊端
        首先,我国现在的大部分小学体育教育形式简单,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小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学方法不灵活,课程内容枯燥单调,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教师通常就是带领小学生做短跑,立定跳远,立定跳高等。其次,课程没有合理安排,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学校是本着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为主导,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判孩子的标准,这就导致了体育课程逐渐变为陪衬科目,有的主科教师甚至把每星期唯一一节的体育课占用了。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日程教学时,只考虑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没有把体育整体面貌以及凝聚力、感染力传达给学生,导致小学体育教学问题不断,降低了教学效率。最后,体育教学缺少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作用,通过语言的形式,将他所掌握的知识传给学生。小学生除了活泼好动的特性外,大脑发育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注入式教学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二、有效实施一体化改革优化体育教育
         2.1创新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特点拟定教学方案
        为了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学习,让学生产生兴趣,在体育中寻求快乐的源泉,学校应该改变教学理念,从而调动学生们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体育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足够的课前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师在教学内容工作开展的同时,也要与教学大纲相吻合,进而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有一些不爱运动的学生,体育课是他们最不愿意上的课程,宁愿在教室里面自习,也不愿意走出教室,呼吸一下外面操场的新鲜空气。这时教师就要努力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在羽毛球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抛接羽毛球,看谁的羽毛球落地次数最少;或者进行简单羽毛球接力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进行了课前热身,也避免了在课程中由于过度用力而导致肌肉拉伤。通过有趣的比赛,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氛围中,缓解学生对体育课程排斥的心理防线。在日常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学生心理动态,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文化课的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如:男孩子可以组成跆拳道小组、散打小组;女孩成立集体操兴趣小组等。教师了解学生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就可以分组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看到自身能力不足时,主动地吸取别人的优点,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师从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使学生快乐学习,有效的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2.2以生为本,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开展与实施中,首先要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创建丰富的教学模式,给孩子一个放松舒适的课堂环境,让体育教学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有了兴趣爱好,才会提升学生在体育训练时对技巧与能力的学习,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有趣的课堂环境,会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前给学生们放一段有关体育的幽默视频,学生在欢笑的同时,也觉得体育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使他们能够正面乐观的去接受并参与其中。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创新,以学生为主导,才能最大化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使学生深入的了解体育教学的内涵,改掉在生活中长久以来形成的坏习惯。体育教学的模式也不能被限制在教室中,在理论知识讲解过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到操场中,使学生们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也锻炼了学生们的体能。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制定相对应的体育活动,推动一体化教学,在课程中,往往都是教师做了一套完整的示范动作,不论学生对技巧掌握多少,就进行下一项教学,特别是有的动作难度比较大,对于女同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做到耐心教学,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有趣的体育活动进行教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传统运动项目的学习,比如,太极拳、少林拳等等。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要领,不能让素质教育只注重过程而不在乎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诉,一体化改革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指导意义,良好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自信心,能够快速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于素梅. 推进一体化改革优化体育教育 [J].2019.1900(000):015-025.
[2] 王玮.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 012(019)00085-00090.
[3] 吕平元. 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推进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J].2018, 200(152).95-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