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葛伟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曾碧波小学班主任名师工作室 417700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上达完小 417700
摘要:规则意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观意识,这种意识会使我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作为教师要能够将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作为重要任务,并且要认识到规则意识对学生今后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规则意识,帮助学生更好成长。基于此,本文以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途径为题,通过分析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学生;规则意识;培养
引言
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实,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并成为德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当学生具备良好规则意识后,他们可以更好更快融入到集体和各种校园活动当中,并且会对学生今后成长发展有着长远地影响。在此背景下,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在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本次对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一、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每一个人都平等享受自由权利,但是这种自由权利并不代表绝对自由,这种自由权利行使是有一定规则进行规限定。我们都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古代领导者会颁布一定规则和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当代社会也有有种政策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言谈举止,尽管这些政策、法规的存在会导致一些不喜欢被束缚人群感到被约束,但是却对社会繁荣、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规则意识培养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小学阶段学生无论是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并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对他们今后学习、生活乃至未来步入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作为教育者应当思考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渗透规则意识。
二、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现状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遵守各种规则,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如:家中有家规、在学校有校规、在班级中有班规、工作中有公司规定等等。对于规则要能够充分认识并理解,并将其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现阶段,学生规则意识养成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德育工作开展重点,尤其是在法治社会下,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法制观念,进而使学生成长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然而,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过程中却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培养规则意识前,并没有了解什么是规则意识,只是认为规则与自由相对立,还有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时,缺少情感融入,导致很多学生非常抗拒,甚至非常恐惧规则,这种规则意识培养方式很难让学生发自内心认同规则。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学生为了打破规则获得“自由”常常故意违反班级规定和学校规定,在教师责罚后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行为,采用正确规则意识培养手段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
三、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途径
1.在主题活动中融入规则意识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行为和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抓住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成长特点,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礼貌用语进行培养,做好学生基础德育教育,进而逐渐实现学生对规则的认知、认可并将其落实到行为当中。为使学生养成规则意识,教师可以将规则意识培养作为核心开展丰富有趣的主题教育活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认识什么是文明礼貌、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规则,才能将这些规则根植在内心并细化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进而形成文明礼貌的班级氛围。学校也可以针对各个班级遵守班规校规情况开展评选活动,给予表现优异的班级、教师以及学生表彰,增强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并配合规则意识培养工作。除此之外,在班级例会中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三好”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什么是规则,在扮演什么角色时要遵守哪些规则、如何遵守等等,然后号召学生参与到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在学校做老师的好学生、在社会中做为社会做贡献的好公民。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规则,还可以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
2.营造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氛围
众所周知,环境造就人,学生处在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就要营造良好规则意识培养氛围。作为教师要多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校训或是班训张贴在学生可以经常看到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班训制定当中,并带动学生在校园各个角落或是宣传栏设计不同名言警句的标语,这样学生会更加关注这些内容,在课下路过和上学路过时都会不经意间对学生产生启迪作用。如:在学校门口可以标注“今日你以学校为荣,未来学校以你为傲”,在操场上标注“快乐运动,幸福生活”,在各个班级门口设置不同班牌,可以是代表积极向上的向日葵,也可以是展翅翱翔的雄鹰等等,使校园每个角落都有多样化的警示语,营造浓厚的规则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
3.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遵守规则能力
规则意识培养不仅要让学生会懂,还要做到知行合一。为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我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观察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时违反了交通规则的,观察后让学生进行记录并在活动中针对这些行为进行探讨,在探讨结束后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些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会对自己或是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遵守这些规则,在实践活动体验中学生规则意识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4.以身作则,做遵守规则的示范者
学生每天大多数实践都是与教师一起度过的,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造成潜移默化影响。然而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时,常常自己没有做到遵守规则,却要求学生遵守,这就会导致规则培养工作开展缺乏说服力。为此,教师还要能够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及课下都要自主遵守规则,做遵守规则的示范者,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可以受到教师影响自主遵守规则。
5.在学生评价中渗入规则意识培养工作
学生规则意识养成工作开展还离不开有效地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在开展班级例会中对学生遵守班规、校规情况进行总结,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可以是精神上的表扬也可以是物质上的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要给予纠正,避免在所有学生面前严厉训斥,在纠正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激励,提升规则意识培养工作的有效性。
6.鼓励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认识规则,在制定规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到规则制定当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规则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在班规制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思考,在一个班级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当制定那些班规,这时学生们就会纷纷提出: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等等内容。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提出建议的合理性进行采纳,这样在规则执行时学生就会自觉遵守学生自己制定的规则。
结语
总的来说,学生规则意识养成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一部分,对学生今后成长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作为教师,应当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多样化、科学、有效的规则意识培养策略,使学生能够自学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红艳.中小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7.
[2]商华文.当代中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7.
[3]陈玉蓉.小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现状及策略探析[J].教育革新,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