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奎秀
安徽省合肥市莲花小学 230601
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写字教学,到底我们该为学生传递些什么?仔细想想,我们教孩子学习写字,其的意义不仅在于写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在书写过程中,感受中国的文字的魅力、历史文化,体会汉字的美感,我将从以下几点来说说我对写字教学的看法。
一、写字教学要传递中国文化
“汉字”是贯穿中国文化的线索,已经走过五千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留存下来,使用者众多且充满审美韵味与哲理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无穷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小学低年级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识字和写字教学,我们通过写字教学,慢慢渗透中国文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比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识字4《中国美食》,我们在教学时, 一要让学生了解“火”字旁的不同形态及具有的含义;二要带领学生分析汉字字形,了解中国传统美食的文化和“吃”的文明礼仪,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课文中的生字与“火”有关的偏旁有“四点底”、“火字底”、“火字旁”,其中火字旁与火字底的字,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字形后就能明白这些字都与火有关。但是四点底说与“火”有关,学生就不太能理解了。如“煮、蒸、羔”等,但通过出示“煮”“蒸”“羔”的字形演变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喜欢动脑筋的学生就会发出疑问:“燕”难道也与“火”有关?其实可以通过字形演变辅助学生理解,原来“燕”字不是会意字,而是象形字,下面的四点底是表示燕子的尾巴。
学习这一课,还要学生了解许多烹饪方式,如“煎、蒸、炒、烹、烤、炸、炖、烧”等,如此多的烹饪方式,使中华美食数不胜数,再通过图片展示各个地的美食,了解美食文化的多样性,这样既带领了学生学习了汉字,又能让孩子感受到了美食文化的多样性,汉字文化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部编版教材的识字教学中,不但含有古人的物质文化,还有精神文化。因此,在低段识字写字教学中要适时地加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如教授一年级上册《天地人》一课时,可以为学生穿插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天”是自然的至高点,我出示“天”的演变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似乎“人”就是“天”,这也就说明了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在对待自然时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为低段学龄儿童讲这些富有哲理的内容时,语言要简单易懂。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关心小动物呀!
二、写字教学要传递写字的乐趣
爱因斯坦就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这些都说明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但对于他们喜欢的学习的内容持续时间会相对较长,识记效果也会较好。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为此我们可以从讲故事入手,培养孩子写字的兴趣。
1.讲故事,解字义。
比如我们教学“不”时,可以编这样的故事:小鸟被一位小朋友关进鸟笼里想妈妈了,打开鸟笼门,小鸟就会拍拍翅膀发出“噗噗(不不)”的声音。“不”的一横表示天,下面像一只小鸟展翅飞翔。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记住“不”的字形了。
2. 讲故事,促练习
为了鼓励孩子勤于练习,积极完成每天练字的任务,我们可以讲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他七八岁时跟父亲学习书法,几年后自认为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为了得到父亲的赞赏,就在父亲面前炫耀。
王羲之指着家里的十八个水缸说“要想写好字,就要写干这十八缸水”。王献之听后大吃一惊,就加倍努力,后来他的字突飞猛进,最后成了与父亲齐名的书法家。像这样的故事还多着呢!比如怀素写穿木板,岳飞沙土苦练等,都能促进孩子勤学苦练,锻炼他们的意志。
三、写字教学要传授写字的方法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练硬笔字,还是学软笔字,首先都要端正写字的姿势,掌握握笔的方法。教师要反复讲授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及间架结构的知识,交代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由起笔到收笔的运笔方法,反复示范,让学生悟出“窍门”,让学生掌握“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的原则,让学生掌握写字的技巧。第二就是让学生多比较辨析多揣摩,看→记→描→写 →比→赏;第三,由于在学校练字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多制作微视频,发给孩子家长,让孩子一有时间就练习。这样,学生经过几年的严格训练,学生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得一手好字。
四、写字教学要传递写字的“习惯”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的名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标》在建议中也要求重视对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字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呢?
1.培养写字习惯,从两姿入手
所谓“两姿”,就是指写字时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正确的“两姿”是写好字的前提。指导孩子写字就应该从第一次拿笔写字的那一时刻起,严格把好“两姿”关,反复讲解、反复示范、纠正。课堂上,我们巧编儿歌,“头正,肩平,足安”,“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放在笔下面”用儿歌随时纠正“两姿”,同时也调节课堂气氛。
2.督促学生认真观察,手脑并用
小学生写字常常不观察,更不思考,往往会盲目下笔,敷衍完成任务。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笔顺,养成仔细读帖的能力。培养学生一看二思三写字的习惯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坚持、不断强化,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相信孩子一定会终生受益!
3.激励表扬,让孩子保持卷面整洁
如何让学生保持卷面整洁?这是大部分老师头疼的事。我一般采用的第一个方法是榜样示范法,让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多表扬,多激励,必要时进行物质奖励。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自己辨认自己写的字,自己都辨认不出,他自然会不好意思。这些方法的运用,关键是要老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反复磨炼,孩子的写字能力怎么会得不到提高呢?
4.勇于实践,积极运用
字练得好,但作业却不一定能漂亮入眼,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我们相信,只要时时提醒,处处提醒,打持久战,做到提笔及练字,将练字与作业交融起来,一定会受到不一样的效果。
五、写字教学要传递做人的品格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不同于西方字母固定拼写,汉字主要以象形和会意为主要造字形式,经过了几千年文化洗礼,仍保留着汉字独立的形式。方块字讲究横平竖直,堂堂正正。比如:一撇一捺写成“人”,缺少任何一画也不可为人。一撇是指独立的那个人,一捺则是个体身边的那一群人,是个体的支持系统;“人”字又代表着男人和女人,一撇是男人,一捺是女人,一撇一捺繁衍着这个世界,也构成着一个个完整的人。这就说明,人要有群体意识,大家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中国书法还暗合着中国人的处世原则。书法中的逆锋起笔的用笔方法: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辩证思想。“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说到这里,你肯定会想到:你要想取得成功,不付出代价,你是不可能成功的。善于思考的人,怎能不提炼出来的最高明的为人之道呢?
中国汉字还饱含谦让的美德。比如:“桃”中的木子旁是由“木”变成的时,那一捺就变成了点了,因为那一捺要变小点,要不就会挡着写“兆”,怎么能写成“桃”呢?
总之,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努力做好的事。但写好汉字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抓住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期,引导学生写好汉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