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重庆市云阳县平安镇平安小学 404500
内容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历久弥新的话题,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块师生都难啃的“硬骨头”。识字教学能否开展得有声有色,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教给孩子们识字的方法,鼓励他们自主识字;多采取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分享识字经验;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趣味识字,唯有如此,小孩子定能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自主识字;分享经验;趣味;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起跑点”,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也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然而,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道“难关”: 拗口难区别的拼音,复杂多变的字形;相似的字形,读音却天壤,同一个字儿,却有好几个读音相同……这些都会使部分学生束手无策,望而生畏,甚者对识字失去兴趣,识字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为了让识字更有趣味、更有效果,我们的教学也要有所创新,有所变化,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一、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识字教学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识字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通行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然而在当下,部分老师貌似在更新理念,却挥动着旧“教鞭”,课堂上的教得费心费力,唯恐遗漏了什么;学生也是亦步亦趋,忙着跟读、书空。课堂貌似井然有序,学习气氛浓郁,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枯燥的、无趣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样的教学又怎能激起学生心中的学习欲望?又怎能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教给学习方法,鼓励自主识字
有学者曾说:“授之学生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教学。”[1]低年级的小学生,天性好奇心强,但自控力差,对什么事都表现为“三分钟”的热度。如果老师用“填鸭式”的教法,让他们被动的识字,那一定毫无实际意义。唯有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鼓励他们自主识字,只在恰当的时机再加以点拨,才能调动他们的识字兴趣,才能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以《场景歌》一课的生字教学为例,老师主要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出示生字卡片:海、欧、滩、舰等,引导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学生有的用“换一换”,有的用“加一加”,还有的给字编出有趣的故事让小伙伴“猜一猜”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还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吗?
可见,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努力让自己走下“主演”的舞台,退居幕后,做一个默默欣赏的“观众”,鼓励学生走上舞台去展现自己。可以教给孩子们识字的方法,鼓励他们自主识字,把识字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小组交流合作,分享识字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以它独特的魅力,在各个学科的课堂都颇受“青睐”。但现实情况下大多都流于形式,孩子们貌似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实际上却“交流”得漫无边际,成为个别孩子的“专场”,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把这当成了他们短暂的“私人聚会”,小组交流合作名存实亡。需要老师精心组织,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鼓励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这样使得优秀者自信满满,落后者不再畏惧,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以部编版二年级《寒号鸟》的识字教学为例,老师组织小组交流学习,学生手持生字卡片,以游戏的形式,如:我来说,你来认。一问一答,轮流置换,交流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再推选优秀者再班级内进行比赛交流,学生各个都不该示弱,展示着自己独特的识字诀窍。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仅能助课堂一臂之力,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更能使他们的创新性识字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从而使课堂呈现出摇曳多姿的境界。反之的课堂则华而不实。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趣味识字
传统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人舞”。即使老师用尽浑身解数,学生的世界依旧是“黑白灰”。如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加入”而显得有声有色,大数据的资源共享,需要什么都可以信手粘来,信息技术让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它能使抽象的生字具体化、枯燥的课堂趣味化,它能激活学生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学得兴致盎然,学得有滋有味。
如,在教学二年级《雷雨》一课的生字,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字“垂、户”,动画演示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加之老师的深情讲述,不仅追溯到了它们的远源,也了解了它们的近意。这样的识字形式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宠爱”而使识字效果倍增。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不容小觑。有了它的“助力”,教师教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游刃有余,语文课堂激情飞扬,课堂效果事半功倍。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幸福的,老师是愉悦的,所有教育者是欣慰的。
总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寻求适合孩子识字的巧妙方法,老师要因“识”利“导”,解决课堂之枯燥乏味,降低识字之难度,开拓学生之思维,在互动和谐的课堂中,让学生自由、快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一非.再谈小学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J].新课堂, 2014,(2):16.
[2]董艳.从“有意义”到有“有意思”[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