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构建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1期   作者:吕列妮
[导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推行“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吕列妮
        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   
        摘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推行“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如何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特征的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是摆在一线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字:《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当前的时代我们要培养的是能积极思考的创新性人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作为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
孙其华.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据[J].江苏教育,2020(18):6-1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希望在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同时,为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优化教学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八大基本理念,即八项“更加注重”,是指导我们一线教师确定教育教学方向、完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思想的关键。根据文件的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要贯穿能力教育和素养教育,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等得到一定提高,学生获得一定进步。教师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知识储备,借鉴别人的优秀教学经验。
        在物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实际教学融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个性化心理。如可以采用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优质微课资源与实际教学结合,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课前利用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课堂中小组合作去解决个性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优化教学策略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学理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去落实和推进。因此,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优化教学策略是关键。
        1.注重辩论探讨,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时,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低于30%。也就是说,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大地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从而爱上物理课堂。

[陈李锋.赴山东昌乐二中等地教育考察的一点心得及反思[J].基础教育,2011 (6):51.
    ]例如在《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这节课中,关于物体的起电方式,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网上学习、自主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分组展示学习成果,阐述物体的三种起电方式。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物品,如皮毛,玻璃棒,橡胶棒,丝绸等,学生纷纷各显所能,有的同学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有的同学甚至有橡胶棒摩擦自己的头发,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阐述知识以及亲身体验这些形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更加深刻了。
        2.小组合作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是每个教育者追求的目标。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子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并且在小组划分中,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分为一组,实施小组互助合作制。有的学生开朗,有的学生内向,有的学生学有余力,有的学生目前学习有困难,这些学生组内合作,各取所长,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例如,曾经有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在担任小组的组长之后,开始时很忐忑,但迫于老师的压力,努力克服困难,组织组员,分配任务,开始与人交流,和大家一起争论问题,讨论问题,帮助其它同学,管理组员。最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信任和支持,这也使得他越来越来越有自信,不仅成绩有了进步,性格也越来越大方开朗。
3.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生活经验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程设计上,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例如在设计《离心现象及其应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这样的场景:在下雨天时,旋转雨伞,雨滴沿着伞边飞出的瞬间;车辆拐弯,速度过大,甩了出去;打磨砂轮火花四溅……熟悉的生活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好的理解离心现象。
        同时,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直接和深刻,教师可以多做演示实验,或者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多尝试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让课堂取得更高的效率。例如,在讲失重现象时,学生参与课堂小实验:两个学生相对站立,距离较近,一个塑料瓶装满水,瓶身和瓶底扎上窟窿,让水瓶从两个人中间自由落下。现象出乎意料,瓶子虽有窟窿但水并没有飞溅一身。课堂氛围立马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也印象深刻。
        三.改进评价方式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传统的教育总是采用“一张考卷定优劣”的评价方式,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看似公平,实则在一开始就扼杀了很多学生的潜能,一大批潜力学生被冠以“差生”的帽子,以致于自我否定,最终沦为平庸。
        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提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好坏,而是唤醒学生的潜能,找出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每个学生擅长的领域不同,例如,有的学生综合成绩一般,但可能数学很强;有的学生默默无闻,但可能很有写作天赋;有的学生成绩较差,但团队组织能力很强。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会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多给学生关注和关怀,尤其是后进生,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可能对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例如,表扬学生回答问题全面,思路清晰,提出的问题很新颖,找到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闪光点。试图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才能适应多元化社会的需求。心理学发现,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作用,能够让学生重新振作,重拾信心,在学习中充满幸福感和自我认同的快乐!
        物理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全体一线教师不断努力,积极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要求,多学习先进知识和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自身能力培养,才能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把握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达到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