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晋宇琴
[导读] 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于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而为了培养全面型人才,老师不得不根据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方式。
        晋宇琴
        陕西省韩城市新城区第六小学,715400
        【摘要】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于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而为了培养全面型人才,老师不得不根据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小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弱,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本文主要探讨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及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阅读教学;语文能力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课程也日趋完善,同时对学生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在进行阅读教育中,更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拓展视野、提高自身表达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在教学中以感悟和实践结合为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然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够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老师的教学方式落后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越来越注重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而老师们根据时代的发展盲目地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这也使得许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显现。有的老师过分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没有关注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一些优秀的教学方式却没有被科学地运用,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而是按照其他的辅助教材进行,不利于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的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连忙进行下一步的指导,不利于培养学习兴趣。老师教学方式的错误运用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也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导致课堂效率越来越低下。而新课标提倡同学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利用科学有效并且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方式,在目前许多学校中没有真正的实行起来。
        1.2不能够灵活地开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顾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性格特点等,只顾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并且死板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讲解,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老师在讲解文章时,第一节课都是按照完全相同的模式进行:认字、讲字义、读课文、会主旨、背诵和运用……忽略了与学生进行互动的环节,老师没有得到学生的反馈只顾讲解,许多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对于文章内容理解不透彻,长时间积累,学生遗留的问题越来越多。这种方式只会导致课堂氛围低落,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上小动作频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要知道课程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应是不同的,这样才更能够突出每节课程的特色,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同学们理解文章内容,在每节课程进行后,学生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所得,通过慢慢积累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二、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
        阅读教学的进行,需要的不仅是老师的引导,更要突出学生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会更有效地达成所期望的目标。

教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老师就是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催化剂,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环境中进行自主构建,从而实现综合发展。对于语文能力的内容,概括起来大概就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当然这也只是一些基本能力,除了这些,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利用语言文字充分表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等。小学生年纪较小,对于一切事物都有新鲜感和好奇心,但各个方面的可塑性都非常强,这一时期注重提高各方面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3.1扫除障碍,整理感悟,利于培养朗读能力
        小学课本中,我们能够发现每节课文内容后的教学要求或者课后习题都无以例外的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作为第一项,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感受整体。老师首先要帮助同学们扫清文章中的文字障碍,或者引导他们利用查字典的方式进行,这是阅读开展的首要前提,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浏览、粗读、精读等阅读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本中有对于《飞向蓝天的恐龙》的介绍,这篇文章中没有太过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运用许多整齐的句式,老师要通过什么方式来吸引学生朗读课文呢?首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些科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记录下来的,然后老师就可以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如果是你会怎样和大家分享恐龙飞天的过程呢?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些恐龙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展开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同学们的情况,对于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及时进行解答,帮助同学们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梳理文章大意,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会大自然中神奇的进化过程,老师根据这种情感进行示范朗读,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2注重品味,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入选到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有许多精美的语句值得仔细推敲和欣赏。而小学生受到能力的限制,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华丽,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方面通过阅读分析、概括等方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够通过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达到情感共鸣,并且可以熟练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本中《白鹭》时,其中描写白鹭的语言华丽,老师首先可以让同学们挑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原因。然后在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情况进行提示,当然喜欢的一句不一定要非常华丽的语言,只要展现出丰富个性都可以进行赏析。有的同学喜欢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这句话虽然没有运用非常华丽的句式,但却是作者对白鹭进行了最美好的赞誉。然后老师可以在整体角度帮助同学们分析,鼓励同学们寻找文章中的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这些句子都是与文章结尾呼应的,而通过这短短的句子都能够切实地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品鉴,都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将自己的个人感知融入到品鉴课文中,进而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
         【结束语】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阅读能力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要从小开始培养。通过上文我们能够发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需要老师进行积极引导,才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1]张雅静.寻点 感悟 迁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8):52-53.
        [2]吴先芳.语用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对策略[J].名师在线,2021(0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