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波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明新华侨中学 362000
摘要:诗歌鉴赏教学作为初中语文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不仅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为主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思维、情感想象,以及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依据诗歌鉴赏教学内容,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有效性;提高
前言:
初中诗歌鉴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为主,同时兼顾有效地解决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题目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诗歌鉴赏水平,又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成绩。同时,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升诗歌鉴赏教学的质量,实现初中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
一、创新鉴赏理论依据,把握诗歌内涵。
为提高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地创新诗歌鉴赏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把握诗歌内涵。同时,在充分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并通过创设情境教学将学生带入诗歌里所描绘的画面中,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基,达成学生自主鉴赏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在讲解过程中,对初中的典型诗歌鉴赏例题进行分析,以传授学生做题技巧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成绩。
如,在鉴赏《沁园春.雪》这首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时,教师就可通过创新鉴赏理念,让学生掌握诗歌内涵。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不借助教师的任何指教,并且不参考任何资料文献,通过自主欣赏、自主阅读,阅读结束后,详细记录自己朗读感受,继而再结合注释、旁批以及所查询的资料,再重新回去阅读,看看是否会产生更多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学生通过反复朗诵这首《沁园春.雪》,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以及感情基调是如何呈现出来的。教师通过这样创新诗歌鉴赏理念,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些诗句所蕴含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诗歌的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诗句中的情感意味的词或字,“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意味就很丰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句进行体味,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训练,以此提升学生在进行检验时解题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语文成绩。
二、品鉴诗歌意境,融入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品鉴诗歌意境,融入情感体验有效性策略,使学生在诗歌品鉴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调起学生对诗歌美感的内在情感,陶冶情操,并在品鉴中提升审美能力,进而培养审美素养。同时,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人生经历的了解,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所要抒发的情感,并通过反复的诵读,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有效剖析诗歌真情实感,感悟诗歌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并获得积极情感的影响,收获诗歌鉴赏学习成果,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如,在鉴赏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林徽因以及写作者这首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品鉴诗歌意境,并在反复的阅读中,融入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到这首写于1934年的现代诗出自于诗人林徽因之手,这首诗首先通过“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在调理的云烟”等等诗句写出了春风的轻灵,春光的明媚以及春色的多变,进而品鉴出这首诗的意境之美,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恰当的领悟出作者的情感,感受诗词的语言美与韵律美,提升学生过的情感体验你的能力,达成熏陶学生情操的教学目的。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理解这首诗哀而不衰的的情感基调,品鉴出诗歌优美的意境,感受诗人林徽因所写的现代诗艺术魅力为后人所带来的审美体验。
三、赏析诗歌语言,领悟诗歌韵味
初中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时,可以通过诗歌遣词造句韵味十足的特点,应注重从赏析诗歌的语言入手,领悟诗歌的韵味。同时,通过培养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有效性策略,并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有效性策略,提升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以及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
如,在诗歌鉴赏教学《我爱这片土地》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整首诗歌,在体会诗词大意的基础上,从赏析诗词语言入手,领悟这首诗的韵味。同时通过教师指导,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并感受诗词语言中的爱国情怀的宣泄,进而理解是个所蕴涵的含义以及诗词主题。基于此,教师在提高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实施中,可以通过把握着诗词中的“我爱这土地”了解作者的态度“爱”,进而通过“假如 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 用嘶哑的歌喉 歌唱”语言的赏析,了解作者艾青,为什么要把自己虚拟成一只声音嘶哑而不是清脆歌喉的鸟的原因:因为鸟是弱小的、普通的,但在国民难当头时,这只弱小的、普通的鸟也可以通过奋力抗争,用自己已经嘶哑的声音呐喊,进而通过一只鸟的持续不断的呐喊与不畏艰险的歌唱,为正在遭受暴风雨洗礼的土地英勇无谓的抗争,进而使学生的领悟出诗歌爱国主题抒情韵味,提升学生的品鉴能力。
四、理解鉴赏术语,提升鉴赏能力
初中阶段的诗歌鉴赏教学中,会出现很多学生以前从未接触到的鉴赏术语,将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时,应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这些术语,进而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并通过理解,可以在解题或回答诗歌鉴赏问题时,运用专业术语进行回答,进而为高中阶段以及以后的诗歌鉴赏助力。
如,针对古典诗歌类的类别及常用手法,运用的术语有:写景抒情类(山水田园诗)、感怀类(送别、登高、借景抒情、睹物思人、伤怀、悲秋、等)怀古咏史类(怀古伤今、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等),针对意象,可以用意象的喻意归纳词,梅的高洁傲雪,竹的劲健。积极向上、刚正不阿,松的凌云之志等等。同时针对诗歌感情基调的词汇:愉悦、欢快、激愤、悲凉、赞美、惜别等。针对表达技巧的术语有表达技巧中的叙述、描写、抒情以及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拟人、对偶比兴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渗透象征、烘托。对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术语,并让学生了解这些术语的意义、作用,进而可以在诗歌的鉴赏过程中,有效运用这些术语领悟诗歌情感,进而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古典诗歌《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就可以通过以上术语进行很好地诠释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简短的意境优美的古诗,培养学生对诗歌鉴赏术语的理解,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总结:
基于以上提高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教师应通过创新鉴赏理论依据,把握诗歌内涵;品鉴诗歌意境,融入情感体验;赏析诗歌语言,领悟诗歌韵味;理解鉴赏术语,提升鉴赏能力等策略的有效研究,帮助学生提升初中阶段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升诗歌鉴赏教学的质量,实现初中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0,(1):85.
[2]徐振萍.关于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20,(1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