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伟
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300
【摘要】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延伸。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已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手机游戏、互动信息、微信发帖、微博点赞等形式,能够有效地让语文作业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语文作业;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有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地方,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一天到晚对着电视、电脑、ipad等,不仅影响了视力,还影响了学习成绩。当前,孩子在生活中玩电脑、手机等已成了常态,家长和老师的担心也越发强烈。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产品,有的家长选择了堵,完全不让孩子接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很有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我认为,信息产品只能算影响孩子学习的“外物”,而且这些“外物”其实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适当引导,将这些信息产品与孩子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这些“外物”的趣味性等特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尝试。
一、借助手机游戏,趣化语言积累
小学预学学习应注重知识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但是,当前大多数学生知识积累的方式就是抄课文和背课文,这种知识积累的方式让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大大减弱,学习效果也并不显著。对此,我认为应丰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此,我建议增加一些词语游戏来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看图说成语”的活动练习。当教学内容学完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想几个成语,并将其用比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大家的画的成语都被猜出后,学生们的热情仍然没有减退,于是我为大家推荐了一款手机游戏,名字叫做“疯狂猜成语”,并要求学生们将玩这个游戏作为课外作业。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听到同学们在讨论自己玩到哪一关了,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果然,不久之后,班级同学的成语积累丰富了很多,这种游戏词语教学法显然比死记硬背法要有效得多。
另外,我还推荐了一些其他的游戏给学生,如 “疯狂猜古诗”“词语接龙”等,玩这些游戏也能起到语文知识积累的效果。
二、借助互动信息,优化朗读作业
(一)借助短信互动,推进阅读深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要课内课外同时兼修。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能较好的激发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丰富知识量的同时开拓视野。顾名思义,课外阅读是在课外开展的,由于教学的局限性,再加上小学语文课程安排比较紧,教师很难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一一检查。于是,我提出了一种群发短信问答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查。
例如,最近同学们都在看《小巴掌童话》,我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发送三个问题到家长的手机,让学生阅读后思考如何回答,并在第二天进行小组内讨论。第二天,教室里到处都能听到同学们讨论这些问题的声音。这样一来,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讨论兴趣对提高了,而且他们也学会了有目标的阅读,这样对文章理解起来也会更加深刻。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短信问题让家长们也感兴趣起来,他们主动要求与孩子一起阅读和讨论,一起解答短信里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亲子活动和亲子感情沟通。
(二)借助语音录入,实化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学习中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进入四、五年级,预习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朗读课文就是预习中最重要的一步。
实际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预习阶段只是粗略的看一遍课文,并没有真正做到“朗读”,这样的预学很显然是不合格的。这种不合格的预习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导致读不清文章、无法跟上教师讲课节奏等问题的出现。
我认为,运用QQ语音功能进行语音录入是一种让学生朗读起来非常好的工具。我布置的预习作业里,有一项就是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并用QQ语音将朗读的内容录下来发送到QQ群里,我会一一听取后选择朗读比较好的文章在课堂上作为范读展示。这种语音录入最大的好处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平台,他们可以互相作为表演者和观众,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共同进步。语音录入方法的使用让学生们从最初的“敷衍阅读”到后来的“认真阅读”变成现在的“精益求精”,真正将语文预习落实到了实处。
三、借助微信发帖,突显习作厚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不管是学习的哪个阶段,学生在写作时都应注重自己真实感受的表达,即习作首先应确保内容的真实性。但事实上,不少小学生在习作时都会出现词语匮乏、主题不明、无病呻吟等问题,到底是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可以写的地方呢?其实不然,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十分丰富,使得他们无从下笔。那么,如何帮学生抓住生活的真实,聚焦习作主题呢?我提出了一种微信发帖的方法。
例如,周末时,我就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微信发帖”的作业。具体来说,就是让同学们将自己做的事或是所见所闻拍几张照片发到班级群里,同时还要输入一些与照片主题相匹配或是对照片主题进行解说的文字。如果学生觉得打字太过麻烦,可以用“语音录入”功能进行语音录入,只要用嘴巴说,手机就能自动将其转化为文字,十分简便。我还会定时将一些精彩的照片和文字打印出来贴在展示栏上供同学们讨论和参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其实,这种微信发帖的方式就是引导同学们观察身边的人、事和环境,有利于培养他们发现的眼睛和积累素材的习惯,这样他们在习作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四、借助微博点赞,优化作业成果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明自身的价值。这种表现欲在小学生身上同样存在,与成人相比,小学生的表现欲要稍显幼稚,他们比较容易冲动和表露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刺激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这样他们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他们学习成果的平台,并对他们的成果给与他们恰当的评价,将他们的成果展示也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布置下去。对此,我的做法是利用班级博客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语言的文字之美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经常会布置一些“画一画”的任务,让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笔画出来。例如,在学习了《山行》后,我让学生将他们想象中的山景画出来。他们有的画了寒山、白云,有的画了峰林、人家,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我陶醉。出了图画之后,班级微博上还展示了学生们的作文、手抄报等。我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提醒同学们去浏览以下班级博客,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下方评论和点赞。很多同学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点赞后欣喜不已。更让我高兴的是,很多同学的点评非常中肯、智慧且公正,这也说明微博展示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而且无论如何,科技发展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尊重科技,因势利导,将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用科技的趣味性等特点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他们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去学习,让他们在享受科技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质量,以及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丽新.新时期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例谈[J].广西教育.2016(12).25-26
[2]陈洪敏.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的三个度 [J].小学语文教学.2016(12).85